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科 主治医师 李壮
寒冬来临,万物沉寂,草木凋零,动物蛰伏,大自然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践行着“藏”的智慧。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本应顺应这一节律,休养生息,蓄积能量。然而,在现代生活的节奏中,我们许多不经意的习惯,却恰恰与这天时背道而驰。

其一,深夜不寐,透支阴血。古人养生强调“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在使人体气息与冬日闭藏之气相应。然而,如今许多人习惯于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继续工作或沉迷娱乐,殊不知这正是在悄悄点燃生命的灯油。夜晚属阴,本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滋养脏腑的关键时刻。此时若不入睡,就相当于强行调动本该潜藏休养的元气,直接耗伤人体的阴血,导致肾阴亏虚,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夜不能寐、头晕耳鸣等早衰的征兆。
其二,运动大汗,伤津耗气。不少人认为唯有汗流浃背才算达到健身效果,这在冬天却是大忌。中医素有“汗为心之液”之说,过度出汗不仅会带走体内的津液,更会耗损宝贵的阳气。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毛孔本应处于闭合状态,以守护体内阳气。此时若强行通过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就如同将精心守护的宝库大门洞开,让体内辛苦收藏的阳气肆意外泄。这不仅易使寒邪乘虚而入,损伤卫气,更会导致来年春天阳气升发无力,使人感到异常疲惫,精力不济。
其三,贪凉饮冷,中伤脾胃。当外界寒气肃杀之时,若仍嗜食生冷瓜果、冰镇饮料,或衣着单薄不避风寒,这些寒邪便会直中脾胃,损伤脾胃阳气,逐渐出现畏寒怕冷、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阳气不足的表现。
其四,情绪波动,损伤肾气。冬季对应肾脏,在情志上对应于恐。过度的恐惧、焦虑、惊吓,或是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都会直接损伤肾气,导致气机下陷,肾失封藏之职,精气无故下泄。表现为无缘由的恐慌感、记忆力明显减退、华发早生甚至异常脱落等问题。
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实则都是在与天时“唱反调”。每一次挑灯夜战,每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每一杯冰镇饮品,每一刻焦虑不安,都是在一点一滴地消磨我们赖以健康长寿的生命之本。毕竟,顺应冬季“封藏”之,才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
审核/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医师 刘洋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