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涨势不错,上证指数创了十年来新高,不少人觉得牛市已经来临。
实际上全球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美国三大股指均在8月创下历史新高,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股市同样如此,德国和法国的主要指数走势接近历史最高点位。
虽然世界银行提高了对今、明两年各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值,但全球经济基本面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变,尤其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必然落地的医药、半导体等行业关税将干扰相关产业创造价值,同时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就业数据已开始疲软。
为什么各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基本面出现背离?在我看来本轮行情可能和货币宽松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放水。
衡量各国货币总量的指标有很多,其中广义货币总量M2是一个公认的好指标,先来看下中国的M2。
我相信关心财经的朋友都听过我国的货币总量达到了300万亿元以上的消息,这里的300万亿元指的就是M2,而300万亿这个数字是去年的M2水平,今年“再上了一层楼”。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5年6月M2首次站上330万亿元大关,7月稍微减少了一些,为329.9万亿元。
如无意外的话,未来几个月的M2会突破330万亿,并且冲击下个整数关口。
美国的M2如何呢?
疫情期间大放水让美国的M2暴增,但从2022年开始美国进入货币紧缩周期,在美联储进行了加息缩表的一系列操作后M2开始下降至20万亿美元左右。
然而,随着去年年底美国重新开始降息,以及美联储下调了缩表规模,M2重新开始飙升,在今年6月再次超过了22万亿美元,重回疫情“大放水”时候的水平。
考虑到美联储几乎肯定会在9月降息,美国的M2规模将越来越大。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22万亿美元差不是160万亿元人民币,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的M2只有中国的一半。
这话既对又不对。从数字上来说确实如此,但你得考虑两国的M2统计口径不同,中国的M2几乎包含了全部货币;而美国的M2统计口径较窄,很多项目不涵盖在内,典型如1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存款。
美国有大量知名公司,10万美元对企业而言真不是一个大数字,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M2基本上就没有把公司存款算进去,如果算上的话将是天文数字。
强调这点是希望大家不要刻意对比两国的M2水平,统计口径不同也没法比,大家只要知道中国和美国的M2都在增加就行了,关注的是货币发行规模的趋势。
我们回到正题上来。根据统计,除了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放水”外,欧盟、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也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欧洲央行这两年多次降息、利率水平已在低位运行。
基于中美M2规模均在不断上升以及各国降息的实际,我认为把这波行情称为“水牛”不算太违和。
当然,“水牛”不意味着不是“健康牛”,也不表示A股无法形成“慢牛”。在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承压时需要通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托底和提振,这是宏观调控的意义所在。
“水牛”转换成“慢牛”的关键是观察政策发力后宏观经济能否企稳回升。只要后续经济向上的动能恢复了、赶上资本市场向上的幅度,是可以期待一个长期、健康的牛市的。
相反,则要保持谨慎,因为货币政策不可能一直宽松下去,而且“放水”对资本市场的提振效用是边际递减的。所以当未来几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持续没有惊喜时,就要考虑“潮水”退去后的情形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