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贞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都听过。

特别是看过一些老电影或者武侠电视剧的人,对这个“山东马永贞”印象很深,他被塑造成一位从山东到上海打拼、嫉恶如仇、为民出头的民族英雄,甚至还有人说他是中国拳术的代表人物。
可要说真实的马永贞,跟这些电视剧里的形象,差着十万八千里,他不是啥民族英雄,更不是什么正义化身,而是在上海靠拳头敲诈勒索、欺压同行、横行市井的地头蛇,最后被人一刀一刀砍死在茶楼,死状凄惨。
真实的马永贞,出生在清朝道光年间,大约1840年前后,老家在山东临清一带,现在属于河北邱县,他是回族人,家里世代以贩马为生。

他从小跟着家人练武,学的是查拳和弹腿,这些拳种在北方回族中比较流行,他还有个长处,就是会骑马、驯马,放在当时也是一门手艺,等他长大以后,一家人搬到了上海,继续做马贩子的买卖,也顺便靠武艺卖艺、教拳为生。
刚到上海那几年,马永贞的确是靠本事吃饭,他在上海开了拳馆,教查拳,也在跑马厅参加过赛马,据资料记载,1861年他还在赛马会上赢了一个洋人骑手,那个洋人是前两届的冠军,叫史蒂夫。
那场比赛让马永贞名声一下子传开了,要知道,当时的跑马厅在上海滩可是个洋场,能在那里赢外国人,是件挺轰动的事,不过这事儿也只是他早期的风光,后面的路,他越走越偏。

马永贞在上海混出点名气之后,逐渐脱离了正路,他开始在马贩子圈子里称王称霸,上海的马市,原本是各地马贩子来做生意的地方,大家各凭本事卖马,谁也不敢乱来,但马永贞靠着拳头,说话越来越硬。
他不仅在马市收“规矩钱”,还强行规定,外地马贩子进上海,必须先“拜码头”,不交钱别想做生意,这些“规矩”,全是他自封的,谁不听话,他就派徒弟去骚扰,轻则拦路骂街,重则破坏马贩的马,甚至动手打人。
他自己也经常光天化日之下在马市挑马,看到哪匹马好,直接牵走,说是“先试试”,但从不付钱,马贩子如果敢去追要,他就用拳头伺候。

他有一套说辞,说自己“拳打南北二京,脚踢黄河两岸”,打遍全国无敌手,谁敢惹他?这种行为在当时已经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地痞流氓了,但他仗着名气和拳头,没人敢公开挑战他。
最早有官方记录马永贞的,是1878年7月3日的《申报》,那天他在上海街头挂了块白布,上面写着各种夸口的话,还现场表演了硬气功,五百多斤的石头压肚子上,再让两个人站上去。
他这么一闹,把周围的拳师都得罪了,英租界的一个姓惠的捕头听说此事,上门挑战,两人打了半天不分胜负,这事儿让马永贞更出名了,也更嚣张了。

从那以后,他已经不满足于收保护费,还开始赤裸裸地抢劫,他控制了上海的马市,谁想做生意都得听他的,他手下有一批弟子,专门负责“执法”,也就是打压不服从的马贩子。
外地马贩子进上海之前,都得先打听清楚马永贞的“规矩”,不然轻则赔钱,重则挨打,马市因为他搞得乌烟瘴气,很多马贩子都不敢来了,整个行业都受影响。
这时候,事情迎来了转折,1879年春天,一个河北张家口的马贩子叫顾忠溪,带着七十多匹马来到上海,他在路上卖掉了四十多匹,剩下的马,暂时安置在一处叫“一洞天茶楼”的地方,那茶楼就在现在南京东路金华路附近。

马永贞听说后,带人上门挑马,他看中一匹马,说二十两银子要买,直接牵走,还是那句老话,“先试试”,顾忠溪当然不认这个理,一个劲地上门讨钱。
马永贞不但不给,还反咬顾忠溪一口,说他“诱拐少年”,要顾交二百块银元“私了”,这简直就是敲诈勒索,顾忠溪实在忍无可忍。
1879年4月13日,顾忠溪和几位同行约好,在一洞天茶楼跟马永贞谈判,马永贞自恃身手了得,孤身一人赴约,顾忠溪那边早有准备,带了人手和石灰粉,下午四点,马永贞刚落座,对方一人扔出一包石灰,正中他眼睛。

他眼睛一痛,什么都看不见,拔出随身携带的铁尺乱挥,想挡住攻击,顾忠溪等人冲上去,先是刺他头脸,再砍断他的右脚踝,又砍左脚,一刀接一刀。
他倒在地上挣扎,还试图反击,抓起凳子砸了顾忠溪一下,把对方打得从窗户掉下去,摔昏了,巡捕房的人赶到后,两人都被送到医院。
马永贞身上被刺了十一刀,伤口遍布头、脸、脚、臀部等部位,伤势极重,刚进医院时还没出声,到夜里才痛得大叫,口里还骂顾忠溪不是汉子,结果半夜就死了,医生回天乏术,顾忠溪伤得轻,很快就恢复了。

马永贞年近八十的老父亲从老家赶来上海收尸,哭着求官府严惩凶手,但事实摆在眼前,马永贞生前作恶太多,无人替他说情,官府也倾向于认为顾忠溪是“受害反击”,最后从轻处理,1881年顾忠溪就被放了。
从这以后,马永贞的故事本应就此结束,但奇怪的是,他死后十几年,形象却来了个大翻转,1896年,上海丹桂茶园上演了一出京剧《马永贞》,里面虽然还提到他扯黄旗写狂话、最后惨死,但已经开始给他“洗白”。
到了1909年,霍元甲跟洋人比武的事开始流传,民族情绪高涨,媒体需要正面人物,于是马永贞就被包装成了“武林高手”,开始登上“民族英雄”的舞台。

1914年,无锡学者钱基博写了一篇文章《马永贞》,承认他勒索马贩子被杀的事实,但加了不少“神话”内容,比如举起千斤铁炉、吓跑比利时大力士,还说他妻子击鼓鸣冤、飞身逃走,这些戏剧化的情节一加进去,马永贞就变成了个悲情英雄。
到了1923年,苏州作家戚饭牛写了小说《马永贞演义》,干脆把他写成了一个武艺超群、行侠仗义的人物,不仅赛马赢了洋人,还智斗黑店、杀淫僧、打洋人,最后被流氓陷害,他妹妹马素贞千里寻仇,替他报了仇,这本书大卖,上海笑舞台马上改成了文明剧上演,全城轰动。
真正让马永贞形象深入人心的,是1927年明星影片公司拍的电影《山东马永贞》,之后还有陈观泰主演的《马永贞》、金城武主演的新版、网络电影《马永贞决战上海滩》等。

这些影视剧里,马永贞成了干净利落、嫉恶如仇的硬汉,完全没有了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的影子,尤其是一些近年的作品,还把他跟抗日、反毒、保护百姓联系起来,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
真实的马永贞,死在1879年一场马贩子的“江湖清算”中,死前没有谁为他鸣不平,可一百多年后,他被塑造成了民族英雄、侠义代表,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武林偶像,这种反差,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想一想。

不夸张地说,马永贞的故事,被误传、误导、误解了一百多年,他的名声不是靠善行积累的,而是靠拳头打出来的,他的“英雄事迹”,也不是他自己做出来的,而是后人编出来的。
他的死,不是含冤,而是自食其果,跟很多影视剧里的剧情正好相反。

真实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上头条 聊热点##MCN双量进阶计划#
参考资料:
经典再现!郭金陈亚雷实力重现《马永贞》,2018-03-22,北青网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