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这样洗澡,心血管很容易“崩溃”

国药东风总医院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许浩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每到冬季,因洗澡不当诱发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急症的患者会明显增多。看似日常的洗澡行为,在寒冷季节里却可能成为心血管的“隐形杀手”。作为长期奋战在心脏重症救治一线的专家,许浩主任提醒,冬季洗澡的温度、时长、顺序等细节,都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尤其中老年群体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格外警惕。

冬季气温低,人体血管本就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心血管系统负担已有所加重。此时若洗澡方式不当,会给血管带来“冰火两重天”的剧烈刺激,极易引发意外。许浩主任解释,人体血管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当皮肤突然接触热水时,体表血管会迅速扩张,导致全身血液重新分布,大量血液涌向皮肤表面,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来说,血管弹性差、调节能力弱,这种骤变可能引发血压急剧波动,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案例中,许浩主任见过不少令人惋惜的情况:有老人冬天怕冷,把浴室温度调至30℃以上,关门闭窗洗澡半小时后,突发胸闷气短倒地;还有高血压患者起床后空腹洗澡,水温过高导致血压飙升,引发急性心衰。这些案例都指向了冬季洗澡的几个常见误区。

首先是水温过高

很多人认为冬季洗澡水温越高越舒服,甚至将水温调至45℃以上。许浩主任强调,冬季洗澡水温应控制在38-40℃,接近人体体温为宜。这个温度既能清洁皮肤,又不会对血管造成强烈刺激。可以用手腕内侧测试水温,感觉温热不烫为宜,避免使用花洒直接冲洗胸口、头部等敏感部位,减少血管骤缩骤扩的风险。

其次是浴室密闭不通风

冬季洗澡时为了保暖,很多人会紧闭门窗,导致浴室空气污浊、氧气含量降低。许浩主任指出,缺氧环境会加重心脏负担,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诱发胸闷、心悸等症状。建议洗澡时适当留一条门缝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洗澡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避免长时间停留。

再者是洗澡前后温差过大

从寒冷的室外突然进入闷热的浴室,或洗完澡后未及时保暖直接接触冷空气,都是危险行为。许浩主任建议,洗澡前应提前10分钟打开浴室暖气或浴霸预热,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洗完澡后不要马上走出浴室,先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穿上保暖衣物,待体温稳定后再活动。

此外,空腹或饱腹洗澡也需避免

空腹时血糖偏低,洗澡会消耗能量,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增加跌倒和心血管意外风险;饱腹后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洗澡时血管扩张会影响消化,同时加重心脏负担。许浩主任提醒,洗澡最好选择饭后1-2小时,此时身体状态稳定,更适合进行清洁活动。

对于中老年群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许浩主任还有特别提醒:洗澡时尽量不要锁门,以便家人随时关注情况;避免独自洗澡,尤其是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需有人陪同;洗澡时若出现头晕、胸闷、心慌、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洗澡,坐在通风处休息,必要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冬季洗澡的核心原则是“温和过渡、避免刺激”,许浩主任总结道。心血管的健康守护藏在日常细节中,科学的洗澡方式能有效降低冬季心血管急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水温、时长、环境等方面做好防护,让日常洗漱成为守护健康的加分项,而非威胁心血管的“隐形陷阱”。

许 浩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科室: 心血管内科 心电图室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心血管病急危重症的急救诊治、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冠心病的支架植入术、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等)


好消息!国药东风总医院

已实现医保全覆盖啦!

十堰市职工医保

十堰市城乡居民医保

省内外异地医保

均可来院便捷就医

与全市三级医院

统一医保政策、统一报销比例、统一结算平台

-END-


采写:张贤慧

编审:宣传科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心血管   冬天   水温   主任   冬季   血管   医保   浴室   患者   心脏   胸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