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宁化工硫磺制酸装置装上“AI”大脑 人工操作从1600次降至10次以内

湖北日报讯(记者高伊洛、通讯员石青、李贤)操作室内,屏幕闪烁,设备自主运行,曾经忙碌的操作工已转型为“智慧管家”。11月13日,在宜昌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10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现场,工业AI大模型被深度植入核心硫酸装置,实现无人值守。

硫酸装置因为多重复杂特性,长期以来严重依赖操作工人的经验与频繁干预。操作员常常在纷繁的参数与突发状况间疲于奔命,制约了装置在安全、稳定与效益上的进一步提升。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湖北三宁与中控技术合作,以工业AI大模型为核心引擎,为装置装上“智慧大脑”,实现从“人工驾驶”到“全自动驾驶”的根本性转变。

凭借AI大模型构建的工业大脑,该装置能够像人一样进行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和自执行闭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运用该装置后,人工操作频次由过去的每天最高6000余次、日均1600余次降至现在最低0次、日均10次以内。同时,该装置可精准调控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减少能耗浪费,每年增收大约1700万元。

“现在像倒罐、排污这种高强度重复操作都交给了AI,它不仅能自动完成,还能精准投切控制回路,操作员从‘消防员’变成了‘监督员’,工作强度和报警次数显著下降。”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主任杨文华说。

杨文华介绍,近5年,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4亿元左右。通过技术改造、挖潜增效、研发创新,推动企业走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入选湖北省首批“无人工厂”。

在姚家港化工园集聚发展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枝江市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园区“链主”企业三宁化工每年谋划开工一批大项目,近5年项目投资总额超500亿元,还建成了40个与产业链息息相关的化工补缺项目和工业服务配套项目,成功吸引20多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入驻园区。

目前,姚家港化工园已实现企业产品原料互通、产业上下游互惠,产业链和供应链关联度提升至90%,形成了全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电解液溶剂、磷酸铁生产基地,最大的氟代苯、苯甲酰氯等新材料生产基地,园区已形成五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宁化工硫磺制酸装置现场,已实现无人值守。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科技   宁化   硫磺   装置   大脑   操作   湖北   化工   产业链   新材料   项目   工业   股份有限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