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昂Pro全境实力派#
行业报告知识库
一、ASML
不是中国不要,而是我们有了替代品
先说说 ASML,这可是芯片圈的 “顶流中的顶流”,全球独一份能造 EUV 光刻机的主儿,堪称 “芯片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以前咱们的晶圆厂几乎把它当 “财神爷” 供着。
前段时间 ASML 刚发了财报,第三季度净订单额飙到 54 亿欧元,同比直接翻了一倍还多(暴涨 105%),看得出来全球需求有多旺。
但 CEO Christophe Fouquet 话锋一转,泼了盆冷水:“预计 2026 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得比 2024、2025 年明显下降。”

一边是订单爆涨,一边是中国市场要缩水,这反差也太大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荷兰跟着美国搞管制,2024 年初连 TWINSCAN NXT:2050i 这类主流 DUV 机型都不让卖了。
但真相没这么简单;关键是咱们的 “国产替代” 已经跑起来了。
2025 年上半年,上海微电子的 28 纳米 DUV 光刻机都正式量产了
中芯国际用上之后,28 纳米芯片良率从之前的 62% 直接提升到 85%
产能也跟着涨了 30%,完全能满足国内中低端芯片的需求。

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这些本土企业,早就把设备做到了 “可用、能跑、够用”,像拓荆科技的 PECVD 设备,在长江存储的产线里占比都超过 40% 了。
ASML 自己也藏不住实话,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还占了它总销售额的 42%,比上季度暴涨 15 个百分点,这还是靠之前疯狂囤货的 DUV 设备撑着。
但架不住国产设备追得快,它在国内 DUV 市场的份额已经从 90% 跌到了 85%,而且 28 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的设备,国产替代率已经突破 25%。
不是咱们故意赶它走,是国产化浪潮推着它,不得不面对 “被替代” 的转折点。
二、美光
被政策挡在门外,空位早被本土企业填满
再看美光,这家全球第三大存储芯片厂,以前可是把中国市场当成 “摇钱树”。
2024 财年光中国营收就有 34 亿美元,占了总盘子的 12%,说句 “依赖极深” 一点不夸张;
尤其是在服务器内存领域,以前国内大厂采购的内存里,美光的产品占比能到 35%。

但从 2023 年起,风向彻底变了!
中国对美光发起网络安全审查,理由很直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不能有隐患。
这一查,直接把美光挡在了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门外。
可偏偏那年中国数据中心投资疯涨 9 倍,冲到 247 亿元
像阿里云、腾讯云的服务器采购量都翻了一番,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大市场,一边是进不去的大门,美光只能干瞪眼。
等到今年美光宣布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业务,还裁员 300 多人,嘴上喊着 “中国仍是重要市场”,但现实里早就没它的位置了。
长鑫存储的 DDR4 内存早就量产,良率稳定在 92% 以上,价格比美光低 10%,国内服务器厂商采购占比已经超过 50%;
长江存储更是拿出了 232 层的 3D NAND 闪存,在固态硬盘领域,国内品牌用长江存储芯片的产品占比都到 60% 了;
连兆易创新的 NOR 闪存,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占率都爬到了全球前三。
更别提 2025 年国资委和发改委还发文,要求央企带头用国产存储芯片,2025 年上半年国产存储芯片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已经从 15% 涨到 28%,美光这波纯属 “错过再无”。
三、英伟达
从 95% 市占到销售额归零,神话被国产芯片打破
要说最戏剧性的,还得是英伟达
2023 年以前,它在国内 AI 芯片市场那叫一个 “垄断”,中国 AI 企业的 GPU 几乎全是 A100、H100。
像百度、字节跳动的 AI 服务器里,英伟达芯片占比能到 98%,市占率高达 95%,说是 “AI 芯片之王” 没人反驳。

但美国的出口管制一来,一切全变了
A100、H100、H200 全被禁,英伟达急急忙忙推出 “特供版” H20,定价 8.6 万到 11 万元一张,比华为昇腾 910B 便宜 15% 左右,结果还是没人买账。
2025 年第一季度 H20 在中国的销量还不到 1000 片,连英伟达预期的零头都不够。
更惨的是:2025 年 4 月 H20 也被加入管制清单,英伟达直接计提了 55 亿美元的相关损失,中国区销售额从 2024 年的 89 亿美元暴跌到 2025 年上半年的不足 3 亿美元
差点归零,市值也跟着跌了 1200 亿美元。
黄仁勋在电话会上无奈吐槽:“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会伤害美国。” 这话真没说错。
中国有全球 50% 的 AI 研究人员,没了英伟达照样能搞创新
华为昇腾 910B 的算力达到 256 TFLOPS,虽然比 H100 的 320 TFLOPS 略低,但价格只有一半,字节跳动 2025 年采购了 2 万台昇腾 AI 服务器;
寒武纪 思元 370 在智能驾驶领域站稳脚跟,小鹏、理想的自动驾驶芯片采购里占比超过 30%;
壁仞科技 BR100 更是直接对标 H200,算力达到 300 TFLOPS,已经进入阿里的 AI 产线测试。
到 2025 年,英伟达在中国 GPU 市场的份额已经从 95% 暴跌到 50%,字节跳动、百度这样的大厂,60% 的 AI 芯片订单都给了国产供应商,
连腾讯云都宣布要自研 AI 芯片,英伟达的神话在中国市场算是被彻底改写了。
相关报告已更新上传星球

结语:不是 “撤离潮”,是中国芯片的 “成长礼”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什么 “集体撤离”,更像是中国芯片产业的一场 “成长礼”。
ASML 的销售额预警,藏着国产设备从 “能用” 到 “好用” 的突破;美光的退出,见证了本土存储芯片从 “跟跑” 到 “并跑” 的崛起;
英伟达的份额暴跌,更是国产 AI 芯片从 “空白” 到 “替代” 的成绩单。
2025 年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预计能到 50%,其中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的自给率都超过 40%;
芯片进口额上半年就降了 3500 亿,自给率爬到 30% 上下,像手机处理器领域,国产芯片占比已经从 5% 涨到 18%。以前我们依赖进口,是因为 “没得选”
买不到先进设备,造不出核心芯片,只能看巨头脸色;现在巨头们份额下滑,是因为我们 “有得挑”
国产设备能满足生产,本土芯片能适配需求,甚至在价格、服务上更有优势。
其实这种改变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你现在买的国产手机,里面可能装着长江存储的闪存;
家里用的智能电视,或许用的是兆易创新的存储芯片;连刷短视频用的服务器,背后都可能是华为昇腾的芯片在支撑。
地缘政治或许是催化剂,但真正让格局改变的,是中国芯片从 “跟跑” 到 “并跑” 的硬实力。这场看似 “撤退潮” 的背后,其实是国产替代的胜利。
毕竟,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咱们用起电子产品来,才更踏实、更有底气。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素材,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