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吴石将军,这位国民党军中的老将,1894年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跟着父亲念书,八岁进私塾,脑子特别灵光。1911年辛亥革命那会儿,他才17岁,就考进保定军官学校。
毕业后一步步往上爬,先是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9年回国后进了陆军大学特别班,成绩一直拔尖。抗日战争时期,他从作战科长干起,参与过不少战役规划,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已经是总参谋部的高级参谋。
1947年1月,他接手防务部史料局局长这个位置,负责整理军史资料,那时候国民党内战吃紧,他表面上忙公事,私下却开始和大陆的旧识联络,传递些情报。
1949年夏,国民党败退台湾地区,吴石接到命令,8月13日带着妻子王碧奎、次女吴学成和小儿子吴健成过海,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继续上学。这安排其实是吴石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知道两岸形势变幻莫测,这样分开来,家里人至少有一部分能避开风险。

王碧奎比吴石小九岁,出生在福建闽侯同乡,1923年底通过族人介绍嫁给吴石。那时候吴石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王碧奎跟着他东奔西跑,从南京到各地军营,家里孩子一个接一个生下来。
长子吴韶成在1920年代初落地,长女吴兰成紧跟着,次女吴学成在1934年生,小儿子吴健成在1943年出生。王碧奎没啥文化,但操持家务一把好手,军旅生涯让她学会了省吃俭用,丈夫在外忙,她在家带孩子,缝补军装,省下每个铜板给子女上学。
吴石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王碧奎总得盯着他别太拼,家里虽不富裕,但孩子们的书包从来没空过。1949年渡海时,王碧奎收拾行李时,手里攥着家里的旧照片和几件换洗衣裳,船上挤满人,她抱着七岁的小儿子,次女吴学成十四岁帮着照应。

到了台湾地区台北的防务部宿舍,安顿下来后,王碧奎先去市场转悠,买些米面鱼干,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还算稳当。吴石上班忙,她领孩子上学,晚上全家围桌吃饭,吴石偶尔带回些军中旧闻,王碧奎听着点头,帮他倒杯热茶。
谁知道好景不长,1950年2月底,保密局的人上门,把王碧奎抓走审问,她被关进牢房,次日吴石也落网。吴石那时已经在台湾地区潜伏,暗中传递情报给大陆,但暴露得快,3月2日被捕。审讯持续几个月,吴石咬牙不吐一个字,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执行枪决,年仅56岁。

王碧奎出狱后,日子像嚼蜡一样难咽,台湾地区那会儿白色恐怖笼罩,吴石家属的身份就是个烫手山芋。她带着七岁的小儿子挤在窄巴巴的出租屋,煤油灯下缝补别人破衣裳,手指头被针扎出血也不停,挣来的钱一半给吴健成交学费,一半买米面。
吴健成上学勤快,王碧奎省下饭钱给他添糖,晚上检查作业,教他认字写句。监视的眼睛到处是,王碧奎出门买菜,总得绕弯子,篮子晃荡着不敢走直道。
吴石的照片她藏在贴身衣兜里,夜里才敢拿出来擦擦灰,从不敢让孩子多提父亲的名字,一次吴健成无意喊了声“爸”,她赶紧捂住他的嘴,抱到床底下躲着,直到外头没动静才松口气。每年清明,她领孩子去郊外荒坡烧纸,跪在地上按住纸钱不让风吹散,灰烬飞起来沾满头发。
吴学成嫁人后,偶尔回来看母弟,带点米面或旧衣,王碧奎接过东西,点点头说声谢,就忙着煮粥。吴健成渐渐长大,读书刻苦,王碧奎咬牙供他上大学,1970年代初,他考上好学校,王碧奎乐得合不拢嘴,但身体早被折腾垮了,常年劳累加上牢狱之灾,高血压和关节炎缠上身,走路得扶墙。

1973年,从香港亲戚那儿辗转来张报纸剪报,说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王碧奎在灯下读了好几遍,字迹模糊了,她反复折叠藏好,从此心里多了一丝亮堂,但两岸隔绝得死死的,一封信得绕半个地球才能到,探亲更是个梦。
国民党当局对她的盯梢没停,特务翻垃圾桶是家常便饭,王碧奎清楚,自己是重点对象,要是露出一丝回大陆的苗头,小儿子和女儿在台湾地区的日子就难过了。长子长女在大陆安稳,她舍不得赌那把险。
吴健成没让她失望,1977年凭奖学金去美国留学,那时候他二十出头。留学期间,吴健成边打工边念书,三年后1980年5月,在洛杉矶找到稳定工作,第一时间办签证接母亲过去。王碧奎收拾行李时,把吴石的照片和几件旧衣卷好,登机那天回头望了眼台北街景,深吸口气就走了。

1981年,全家终于凑齐了,大陆的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带着孙辈飞到洛杉矶,吴学成从台湾地区赶来,五个人围着餐桌坐满,时隔三十多年,握手时谁都不肯先松。
从那以后,两岸交流多起来,大陆子女常寄信来。王碧奎对儿女的嘱咐,一直是死后骨灰和吴石合葬,哪怕回不了大陆,也得长眠一处。这话她念叨了好几年,子女记在心里。
1993年2月9日,她在洛杉矶闭眼,享年89岁,临了拉着吴健成的手,又提了遍那事儿。吴健成捧着骨灰回国,吴学成从台湾地区带回父亲的骨灰,次年1994年,两人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合葬,墓碑上刻着吴石的名字,王碧奎的碑文简短,就说她是烈士遗孀。

公墓那儿有吴石的雕像,夫妇合葬后,儿女们常去扫墓,长子吴韶成带头,孙辈跟着鞠躬。吴健成后来在美国定居,但每年飞回大陆,带花束搁碑前。吴学成留在台湾地区,保存了父亲的书信和文稿,偶尔寄给大陆的兄姐。
如今两岸交流频繁,吴石的孙辈们来往自如,有人去台湾地区看外婆的旧屋,有人带美国孙子回福田公墓磕头。王碧奎的“不归”,成了家训,提醒后人,时代变了,但那份牵挂没变。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