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卖79块钱确实有点过分。”
“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短短两句话,让泡泡玛特在2025年11月7日登上热搜榜首。
这场看似偶然的直播事故,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这家潮玩巨头繁荣表象下的深层危机。

当产品定价甚至让自家员工都感到不安时,当“尊重客户”还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时,泡泡玛特面临的远不止一场公关危机,而是企业从创业期向成熟期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价值重构挑战。
事件发生在11月6日泡泡玛特“抽盒机”小程序直播间。
当时直播已结束但摄像头未关闭,工作人员展示售价79元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时,一位女主播脱口而出的吐槽被实时播出。
更致命的是另一名员工的补充:“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这两句看似无心的对话,瞬间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
涉事产品是泡泡玛特11月新推的DIMOO挂链盲盒,单个售价79元,整盒474元。
该产品由锌合金挂件、聚酯纤维挂绳、树脂公仔等常见材质制成。
有媒体调查显示,该产品仿品成本低至4元,而正品却频繁出现掉漆问题。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
11月7日开盘,泡泡玛特股价应声下跌逾4%,盘中触及208.20港元,创近半年来新低。
这并非孤立事件,自8月以来,其股价已累计下跌超33%。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事发后该系列挂链盲盒在多平台售罄下架,隐藏款在二手市场被炒至近500元。
这一方面印证了粉丝经济的支撑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公众对品牌定价合理性的质疑。

直播事故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早已埋下。
就在事件发生前两天,泡泡玛特刚因品控问题陷入争议。
11月5日,多名消费者反馈新款Skullpanda餐桌系列盲盒品牌Logo误印为“POP MAET”,部分产品还存在钢印重叠问题。
这已不是泡泡玛特第一次面临品控质疑。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关于泡泡玛特产品开胶、断腿、颜色不均等的投诉屡见不鲜。
当高溢价遇上低品控,消费者的信任底线被一再挑战。
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的危机应对方式。泡泡玛特官方回应称正在紧急调查,但明确表示不会开除涉事员工。
对于定价这一核心争议,官方仅以“暂未收到通知”含糊回应。
这种“处理员工却回避定价争议”的应对方式,未能平息公众怒火。
比起惩罚员工,回应定价合理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始终建立在“IP情感价值+盲盒惊喜感”的高溢价基础上。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毛利率高达70.3%,接近爱马仕去年73%的毛利率水平。
DIMOO作为泡泡玛特旗下重要IP,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1.05亿元,占比8%。
其抖音直播间三季度日均GMV达643万元,核心IP补货数分钟内售罄。
这些数据印证了粉丝经济的支撑力,但也掩盖了商业模式的内在脆弱性。
当消费者为情感价值买单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品牌所承诺的品质保证和情感体验。当品控问题频发,员工对产品价值产生怀疑时,这种情感契约便被打破了。
潮玩产品的定价逻辑源于IP运营与收藏属性。
问题在于,当IP溢价与实物价值差距过大,且缺乏持续的情感叙事支撑时,消费者的买单意愿便会降低。
这次直播事故暴露的不仅是定价问题,更是泡泡玛特在组织管理上的深层次漏洞。
企业价值观与员工行为之间的巨大落差,反映出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不足。

类似问题在快速扩张的企业中并不罕见。
2021年,湖南拙燕仓物流有限公司因员工在工作群内点赞质疑工资发放的消息,便以“价值观不符”为由开除实习生。
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泡泡玛特表态不开除涉事员工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价值观传导的问题。
员工对产品价值缺乏认同,本质上是因为企业没有将品牌的核心价值有效传递给内部团队。
当员工只是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而非认同企业创造的价值时,他们自然难以真诚地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
这也是为什么直播中员工会流露出“割韭菜”的轻蔑态度。

当然这里不是说做什么企业文化讲座就能解决,当然这是绝大多数的公司认为的。
背那些高管拥有最终解释权的名词和定义,其实根本无法改变基层员工的认知。
最好的培训是,把产品的成本摊开,每个环节每个拆解的目标,需要哪些人努力多久。
把可以公开的额数据公开,让员工知道自己可以创造的价值在哪里,在宏观的那一部分。
当然一流的人才会找二流的人做副手,这一层一层下压,最后就是培训的到场人数,大家考试成绩。
这样的形式上传统的企业文化培训,最后只会让中高管自我感动,然后让一线基层更加清晰认知,自己不过是个工具人。
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高管能看到这基层人员肺腑之言。

如果我是泡泡玛特的负责人,面对这样的信任危机,我会从三个层面进行系统性重构。
1增强定价透明度,让价值可见可感。
泡泡玛特应当公开披露产品的价值构成,包括IP研发、设计创作、版权保护、品质控制等环节的投入。
例如,为保护IP不被盗版,泡泡玛特每年投入巨额维权费用。这些隐形成本需要被显性化,帮助消费者理解溢价背后的价值支撑。
2重塑内部文化,让员工成为价值传递者。
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员工价值观传导机制,通过培训、分享等方式,帮助员工理解品牌为消费者创造的真实价值。
只有当员工认同“为消费者创造情感价值”这一品牌使命,而非简单推销高价产品时,他们才能真诚地与消费者沟通。
3重新定义领导力,从管理到赋能。
泡泡玛特的领导者需要与团队共同探讨工作的深层意义:我们不是简单地销售潮玩,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情感陪伴和精神慰藉。
这种价值重构需要领导者具备战略性眼光和长期布局能力,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不忽视体系和文化的配套建设。

资本市场已经敲响警钟。
泡泡玛特股价较年内高点下跌近39%,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但也许这才是真正转折的开始——当潮水退去,真正坚实的企业价值才可能浮现。
员工的口无遮拦不过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泡泡玛特乃至整个潮玩行业的真实处境:当“为情感价值买单”的神话被戳破,当消费者意识到高溢价与低成本之间的巨大落差,这场以IP之名的狂欢,还能持续多久?
泡泡玛特面前摆着两条路:
继续在高速扩张中忽视价值建设,直到下次更大的危机爆发;
或者抓住这次警示,重新梳理产品价值、组织文化和客户关系,真正赢得消费者和员工的双重认同。

最后,留个保命符,我是个骗子,我只会说一半的真话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