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饮酒本是中国人寄托情感、品味生活的传统雅事,可如今,“国酒茅台”却让全国消费者陷入“买酒愁”——市场传言近八成茅台是假货,多地出现专售假酒的“李鬼专卖店”,茅台镇造假链条屡被曝光。当“琼浆玉液”沦为“以假乱真”的骗局,不仅辜负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化意涵,更拷问着全国市场秩序与社会责任的底线。
假茅台泛滥,恰应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茅台酒“端午踩曲、重阳投料”的千年工艺,叠加至少5年的陈酿周期,注定产能难以速成,全国范围内的供需缺口之下,造假利润堪比“一本万利”。不法分子赌的是“被查处前已赚够”的侥幸,打的是消费者“难辨真伪”的漏洞——鲜少有人会要求商家出示资质证明,这让假酒在全国市场流通少了最后一道民间防线,也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沦为空谈。
面对乱象,各方说法却似“盲人摸象”。酒类协会直言假专卖店在全国多省市分布,呼吁“猛药去疴”;茅台相关片区负责人否认“八成假酒”,强调“锁控运输、介绍信拿货”的全国性管控,还推出万元举报奖励,承诺“诚信经商,杜绝假酒”;多地酒类专卖部门则认为假酒占比约两成,坦言“虽未到夸张地步,却已触目惊心”。再观长期,茅台名誉董事长曾澄清“九成假酒”不实,称全国市场假酒占比不超5%,并提及企业在全国范围持续打假、升级防伪的努力——数字有分歧,但“假货一日不除,全国消费者一日不安”的共识,本应无需争论。
《管子》有云:“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治理假茅台这一数十年顽疾,绝非单一力量能为之。茅台需加快扩产,从源头缓解全国“一瓶难求”,更要升级防伪技术,让假货“仿得了包装,仿不了内核”;全国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当秉持“法不容情”,严查假店资质、深挖跨区域造假链条,用“重典”让不法分子不敢越雷池半步;全国消费者也应记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习辨伪知识,遇假及时举报,成为全国打假网络中的“民间哨兵”。
古人云:“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酒本是承载美好寓意的载体,不该让“假”字玷污了这份纯粹。唯有企业守“信”、全国监管持“严”、消费者存“醒”,三方合力织密全国性“防假打假”之网,才能让“国酒茅台”重拾声誉,让全国消费者再无“买酒怕假”的顾虑,真正实现“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安心与畅快。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