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杨
明天,一个非常喜庆的日子,第11届“评论之星”即将正式启航了。
这十一年来,我们每年习惯重复着同样的流程,试图赋予这场赛事新的意义,努力为有志于评论写作的青年们,构建一个融交流、写作、评审于一体的生态。让我们在时代的回响里,能听见青年的声音。
令人欣喜的是,许多优秀的“评论种子”已破土而出,正向阳生长。他们怀着无比的热忱,或以有些青涩却也有活力的笔触,参与时事分析和观点表达,在许多瞬间显露出生机。
他们写评论,不仅是为完成新闻评论课堂上的作业,更不仅是为谋求所谓的综测或评奖加分,而是在于勇敢表达自己、展现自己、释放自己,享受思考的乐趣。许多至诚的声音,正奋力于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打开了一片新的知识领域。
可以想象,每一位参与或关注“评论之星”的你,都是独特的。独特的阅读,独特的苦乐,独特的风景,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你的评论写作。而写作本身,也在形塑着你,你与你的写作本就是一场身与心的双向奔赴。
那就一起写下去,分享每一个句子,继续用写作的光照亮前程,一起去望见心中的星辰。请相信,无论何时,你依旧是世界的光。
以评论之名,点点星光,终究会汇聚成炬。这里昭示的是一种全新的希望,一股向上的力量,或在黎明时分,必将转变成信念的耀眼光芒。
正如罗兰所言,“再伟大的人也不能独自一人生活,离群索居体现不出人生价值”。而“评论之星”从来也不是一场“单向度”的赛事,而是一场“多维度”的盛会。我们希望,特别的你在这里可以从评委老师的点评受益,可以找到同道中人。我们希望,特别的你在这里彼此欣赏、彼此温暖、彼此成就,从而多一些坚定,也多一些成长。
事实上,“评论之星”也成就了我们。这么多年来,我们从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学子的身上,收获了更多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和体验。年复一年的赛事,一次又一次尽情燃烧,这或许正是我们持续举办“评论之星”的一个重要意义。
是的,你依旧是世界的光。一篇篇评论,即一道道光亮。
让这一道道光亮照进每个人的内心,自然抵达大地上的每个角落:尊重基本常识,用自己个性的写作方式,突破观点表达的文本边界,甚至可以文学性、故事化的纪实手法写评论,找到自己直击心灵的叙事方式,让你的文字变成你的向往与期待,以及心灵的回响。
在评论这一场对话的回响中,光与光彼此映照。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任务是使思想在语言的迷雾中变得清晰”,那评论的任务则是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找到共通的意义空间,实现“1+1>2”的认知增值。
这首先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或是释放情绪,或是追求至善,或是自我疗愈。每位参与写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诠释对世界的理解。甚至,有些颇具天赋的青年,以求生之欲望阅读与评论,如将一次次精神上的跋涉,变成生命之持续。
因为评论的边界,就是你心灵的边界。
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是与这个时代、与这个国家、与这个社会的真诚对话。两者从来不是割裂的,正如我们的未来也不是一个数字乌托邦,所以且要相信:在已经进入的AI时代,我们应该乘势而上理解新技术,用新的方式表达观点,却更要明白你是永远的主体,也要持续巩固你的主体性。
启蒙时常回归至神话,工具理性再势不可挡而一路爬升,而终究可能会跌落原点。但无论如何,对话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像一场“无限的游戏”,或也在差异或对立中,不断拓展出新的可能。而这也“评论之星”的另一层价值所在。
岁月未曾远去,愿穿越时间的密林,你依旧是世界的光。
相关链接:红网第11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