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揭开了中国半导体行业一桩惊天窃密案。尊湃通讯创始人张琨戴着手铐听完判决:有期徒刑6年,罚金300万元。
他身后13名前华为同事同样获刑,罚金总额高达1350万元。这个由华为前技术总监张琨精心编织的技术窃取网络瞬间崩塌。
法院下令冻结尊湃9965万元现金资产,公司解散,技术销毁。曾经野心勃勃的芯片创业公司,如今员工数量归零。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窃密案背后,藏着关乎国家科技命脉的生死博弈。
张琨的履历曾是行业标杆:美国高通射频工程师出身,回国后担任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十年,稳坐华为21级资深技术高管位置。
他手里握着的,是华为在Wi-Fi6芯片领域的核心命脉。在华为内部,这类核心技术人员离职通常有长达两年的竞业限制期,但张琨显然等不及。
2021年2月,张琨前脚离开华为,后脚就在南京注册了尊湃通讯。短短一个月内,他以“高薪+股权”的组合拳,精准策反了20余名华为核心研发人员。
这些人离职前集体上演了一场“最后的晚餐”:摘抄、截屏、拍照,用尽手段盗取技术文件。更令人瞠目的是,他们甚至利用华为实验室的测试设备,对偷来的技术进行验证。
令人震惊的是,这场技术搬运竟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有人负责拆解技术文档,有人负责传输,还有人负责“洗白”。
他们将截屏文件拆成小于10MB的压缩包,用私人邮箱发送,在公司内网自动拼接还原;偷来的华为技术文件被重命名为类似“OpenRF-v3.2”的开源项目存入私有仓库。
这种系统化的技术搬运工程,在业内实属罕见。更嚣张的是,尊湃首颗芯片流片后,直接套用华为内部测试向量验证,结果射频指标误差竟小于0.5dB。
这种赤裸裸的抄袭,为后续定罪埋下了铁证。一位参与案件侦破的技术专家摇头:“这不是借鉴,是整本复印。”
2023年12月寒冬,上海警方展开代号“护芯”的收网行动。凌晨六点,沪苏两地同时破门,14名嫌疑人被堵在被窝里,当场查扣7台满载侵权技术的服务器。
技术鉴定结果让办案人员倒吸冷气:尊湃芯片中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高度重合,相似度超过90%!
华为内部评估显示,这次技术泄露直接造成研发成本及市场收益损失超亿元。更深远的伤害在于,华为在Wi-Fi6/7技术上投入超过9亿元。
一旦尊湃芯片量产,华为每年将面临1-2亿美元专利费损失。这相当于被人在金库墙上凿了个洞。
华为海思一位工程师透露:“这不仅仅是图纸被盗,而是我们九年技术积累被连根拔起。犯罪团伙复制了从芯片架构到测试流程的完整体系,等于重建了一个山寨版海思团队。”
案发后,华为连夜升级了研发部门的物理隔离措施,核心实验室实行三重门禁制度。
尊湃成立仅两个月就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次年再获数亿元Pre-A轮投资,投资方名单赫然躺着小米集团、高榕资本等巨头。小米旗下瀚星创投持股9.82%,位列第四大股东。
当时路演PPT上“原华为海思核心团队”的字样被加粗标红,成为最耀眼的背书。案件曝光后舆论哗然,网友质疑小米是否通过投资渠道间接获取华为技术。
小米火速发布声明,称其仅为“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财务投资”,强调既不参与管理运营,也无技术合作。但资本市场反应迅速,当天小米股价应声下跌2.7%。
投资圈已掀起波澜。某风投机构合伙人坦言:“过去看芯片项目主要盯团队背景,现在必须增设技术来源合规审查环节。
像尊湃这样核心团队全来自单一竞对的,简直是红灯区。”据悉,多家头部VC已紧急叫停三个类似背景的芯片项目尽调。
此案判决创下商业秘密保护史多项纪录:个人最高刑期(6年)、最高总罚金(1350万)、最彻底处置(公司解散+技术销毁)。主审法官在释法时强调:
“技术密点实质性相同”的认定标准,为全国同类案件树立标杆。判决书中“销毁全部侵权芯片”的条款尤其醒目。这意味着价值数亿的研发投入直接归零。
更深层看,这场技术保卫战关乎国家竞争力。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专家分析:“芯片是现代工业粮食,此案判决向全球释放明确信号:
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这比招商引资广告更有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案件侦办期间,国家修订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技术秘密侵权最高赔偿额提升至五倍。
华为心声社区通告将此案称为“知识产权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判决后一周,上海科创板新增8家芯片企业IPO申请,全部增设“技术原创性承诺”条款。
半导体行业协会随即发布《芯片企业合规指引》,要求成员单位建立技术隔离防火墙。
张琨团队并非没有技术能力。庭审证据显示,其核心成员平均从业年限超15年,完全具备自主研发实力。
但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他们选择“弯道超车”的邪路:用四年刑期换研发加速,最终满盘皆输。更值得玩味的是技术泄密方式。这些前华为员工规避监控的手段堪称“蚂蚁搬家”:
有人把电路图藏在结婚照图层里带出,有人用茶叶包装掩藏存储卡。这些“创意”若用在正途,本可能成就真正的技术创新。
庭审揭露的一个细节令人唏嘘:某工程师为传输10GB设计图,连续二十天用智能手表分批导出,这种“毅力”用在研发上该多好。
张琨案终审判决书第37页写着:“技术创新没有捷径,知识产权红线即是悬崖。”这行字或许该刻进每个科技创业者的办公室。
当资本狂热追逐“第二个华为”时,这起惊天窃密案如同刺破泡沫的银针:真正的科技强国,永远建立在原创的基石之上。
参考资料:
《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遭重罚,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总计罚金1350万小米是其投资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