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卢卡申科说了句大实话,9月22日,他表示波兰关闭波白口岸,根本不是因为什么军演,摆明就是为了对付中国,当然中方肯定会有办法应对。
而后,他重申了白俄罗斯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如果中国有需要,白俄罗斯一直都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波兰似乎高估了自己的战略地位,中国随即与俄罗斯开展中欧北极航道,成本比中欧班列还要低。
眼见自己的地位并不重要,甚至有可能变得更低,波兰火速宣布将会重新开放口岸,背后似乎有着其战略性的考量。
波兰手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卡在了中欧货运的关键位置上,基本上,从中欧班列运往欧盟的货,十车里有八九车都得经过波兰。
这个位置不光是养活了几千个报关和运输的从业者,还让波兰能收到一笔可观的过路费。
华沙大学曾经算过,这条通道每停一天,波兰国库就少收大约83万美元——这还只是直接损失。
也正是仗着这个筹码,波兰才敢拿这条经济通道当作谈判的筹码,想从中获得更多政治和经济利益。
有分析指出,波兰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制造边境紧张,让北约觉得波兰处在“对抗前线”,好多要些军事支援;二是想在中国面前显得自己更重要,以后谈生意时能多捞点好处。
但波兰可能想得太简单了,它以为自己这个位置无法替代,可一旦真的卡住通道,最先受不了的反而是欧洲企业。
当时有300多趟中欧班列,装满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太阳能板,全堵在白俄罗斯动不了,那边不少欧洲工厂因为原料迟迟不到,都快停产了。
波兰自己的马拉舍维奇铁路枢纽也堆满了集装箱,每天还新增约500个,超过2000名员工没活干,这场口岸之争还没伤到别人,波兰自己先挨了一记闷棍。
波兰刚宣布关闭边境,不到一天,中国就给出了回应,没有任何谴责,而是直接亮出新方案:要和俄罗斯等北极国家加强合作,开发北极航道。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9月23日,中国宁波港有一艘货轮悄然启程,开启了第一条中欧之间的北极集装箱快线,这条路,我们叫它“冰上丝绸之路”。
走这条线,船从中国到欧洲,时间能省将近一半,只要18天;成本也省了15%到20%,更重要的是,一路上完全绕开了那些不太安稳的地区。
当然,北极航线冬天会结冰,现在还不能全年通行,但中国早就开始布局了:参与投资的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深水港快建好了,中俄一起研发的新一代破冰集装箱船,预计2026年也能交付。到时候,北极航线就能全年无阻。
这还只是“向北突破”的一步,往南看,陆路通道也在快速成型,经过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的这条“中间走廊”,今年上半年铁路运量直接涨了120%。
另外,中吉乌铁路也在加速推进,这条路一旦修通,将是中国到欧洲最短的陆路通道,比现在少走约900公里。
中国的思路很清晰:不再依赖别人控制的路线,而是自己动手,搭建新通道。目标就是打造一个更稳、更灵活、不怕突发风险的全球物流网。
卢卡申科最近公开表态,直接把话挑明了:波兰关闭边境,背后另有打算,他说,波兰这么做根本不是出于安全或经济考虑,说白了就是做给别人看的“面子工程”,其实是在对中国表达不友好。
卢卡申科对中国交了个底:在欧洲,白俄罗斯是中国最铁、最靠得住的朋友,绝对可以放心,同时他也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轻松应对这样的挑战。
他话音刚落,波兰这边立马有了动作,第二天就宣布边境口岸将会重新开放。官方理由是“放行滞留的中欧班列”,但明眼人都清楚——波兰是发现自己并非不可替代,怕长期被绕开之后,经济上承受不起损失。
这次事件让大家看得很清楚,依赖单一运输通道其实非常不靠谱,它也让我们看到,全球物流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过去那种围绕少数枢纽转的“中心-辐射”模式正在慢慢失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分散的网络——北极航线、中亚走廊,加上传统路线,一起构成了这个新系统。
波兰本来想借机提升自己的地位,结果却发现,自己可能连原有的优势都面临挑战。因为真正有实力的国家,不会只依赖别人画好的路线图,他们会主动开辟新路径。
所以,即便波兰现在已经重新开放口岸,中国推进运输路线多元化的步伐也不会停下。一个更灵活、更有韧性的欧亚物流新格局,其实已经开始了。
参考信源:卢卡申科:波兰这么做,对中国不友好2025-09-23 10:44·观察者网
波兰将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此前中欧班列中断,已有中国外贸商紧急改转海运
2025-09-23 22:43·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