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对批发零售巨头Costco提起诉讼,指控其销售的Kirkland Signature和Danskin品牌产品侵犯了Lululemon的商标、商业外观和设计专利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此案在法律界和时尚产业引发广泛关注,被视为在日益盛行的“仿品文化”背景下,品牌如何有效捍卫其知识产权的关键案例。
根据诉状,Lululemon列出了Costco销售的六款涉嫌侵犯其商标设计的产品,包括的Kirkland Signature品牌运动裤子,以及五件来自Danskin、Jockey、Spyder和Hi-Tec的夹克和连帽衫,Lululemon表示,这些服装在设计上与其专利和受保护的商业外观极其相似,这种相似性导致消费者混淆。Costco不正当地利用了Lululemon长期建立的品牌声誉和商誉。
Lululemon自有品牌Scuba连帽衫售价118美元,而Costco的相似产品售价仅为8美元,价格差距巨大。值得注意的是,Costco的主要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的年销售额约为860亿美元,在低成本快时尚市场中拥有广泛的吸引力。
Lululemon表示,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Costco的产品和正品Lululemon,而这正是他们的担心之处。Lululemon 发言人表示:“作为一家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投入大量资金的创新型公司,我们非常重视保护和执行我们的知识产权组合。” Lululemon已要求进行陪审团审判,并寻求因Costco涉嫌侵权产品造成的潜在销售损失而获得的损害赔偿。该公司还请求法院发布禁令,以阻止进一步销售涉嫌侵权商品。
这并非Lululemon首次尝试通过诉讼保护其知识产权,2021年,该公司就外观相似的服装起诉了Peloton Apparel,两家公司最终达成和解。
Lululemon的核心法律指控包括:
(1)商业外观侵权 (Trade Dress Infringement)
这是Lululemon的主要主张。商业外观保护的是产品、包装或商业场所的整体外观和感觉,这些特征能够向消费者标识产品的来源。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在Two Pesos, Inc. v. Taco Cabana, Inc.案中的判例,原告必须证明其商业外观具备显著性(即能够识别商品来源)和非功能性(即设计特征主要是美学或识别性,而非产品使用或性能的必需)。
若要成功证明商业外观侵权,Lululemon还需证明Costco的使用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法院通常会依据Application of E. I. DuPont DeNemours & Co.案中确立的“杜邦因素”进行评估,包括:(1) 设计的相似性,(2) 产品的相关性,(3) 营销渠道的相似性,(4) 购买者的成熟度,(5) 被告的意图,以及 (6) 任何实际混淆的证据。
Lululemon宣称其产品的特定非功能性设计元素,例如Scuba连帽衫独特的兜帽设计、拉绳孔眼、拉链头,以及 Define夹克的修身剪裁、拇指孔、弧形下摆和后颈处的小口袋等,已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构成独特的品牌来源标识。成功证明这些元素的非功能性和显著性是其商业外观主张的关键。
以Lululemon畅销的运动裤产品为例,Lululemon认为,Costco模仿了其产品的合成弹性材料、Lululemon标志性的“tidewater teal”色调,以及ABC裤子裆部的“三角形”衬垫等设计。
图左:Costco Danskin女式轻量紧身裤
图右:Lululemon Fast and Free高腰保暖紧身裤
(2)设计专利侵权 (Design Patent Infringement)
Lululemon拥有多项针对其服装设计的美国设计专利,这些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外观而非功能。例如,针对 Define 夹克或 ABC 裤子的特定视觉设计,如果Costco的产品在整体外观上与Lululemon的专利设计构成实质性相似,Lululemon将有更坚实的法律基础。相比商业外观,已注册的设计专利通常能提供更直接的保护。
(3)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Trademark Infringement and Unfair Competition)
Lululemon主张Costco 的行为制造了市场混淆,使消费者误认为Costco的“仿品”与Lululemon的正品具有一定关联,从而稀释了Lululemon品牌的独特性,此举构成不正当竞争。社交媒体上大量关于“Lululemon 仿品”的讨论,被Lululemon视为造成消费者混淆的直接证据。
法律专家预测,Costco可能从商品功能性。销售意图以及商品不存在混淆可能性方面进行抗辩,并可能援引一些有利的判例。
功能性抗辩:东北大学法学与媒体教授Alexandra Roberts对Lululemon部分商业外观主张持怀疑态度,认为某些设计特征(如ABC裤子的三角衬垫)可能“看起来相当功能化”或“非常基本”,而功能性特征通常不应获得商业外观保护。
不存在混淆可能性:这是本案的核心争议点之一。Costco可能强调,尽管存在视觉相似性,但显著的价格差异、不同的销售渠道(批发仓储与高端零售)以及Kirkland Signature和Danskin等明确的自有品牌标识足以让消费者区分产品来源。
销售意图:在消费者混淆分析中,被告的意图至关重要。如果Lululemon能证明Costco存在蓄意模仿并误导消费者的意图,胜诉概率将大幅提高。在 Gavrieli Brands LLC v. Soto Massini (USA) Corp. 一案中,Tieks芭蕾平底鞋制造商Gavrieli Brands成功获得了210 万美元的商业外观侵权赔偿,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被告通过直接营销活动蓄意瞄准原属于Tieks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类似Lululemon诉Costco案的案件时有出现,但针对“仿制品”的商业外观侵权索赔成功案例仍然相对少见。在此前引发关注的Tiffany & Co. v. Costco Wholesale Corp.案中,Costco曾因销售标有“蒂芙尼(Tiffany)”字样的订婚戒指而被判商标侵权。然而,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最终推翻了地区法院的判决,认为“Tiffany”也可指代一种六爪镶嵌的戒指样式(“Tiffany setting”),消费者因此不易混淆。Tiffany & Co. 诉讼类似,Costco在本案的责任将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消费者混淆证据,以及是否有支持Costco蓄意欺骗意图的证据。
本案对零售和时尚行业具有深远意义。Falcon Rappaport & Berkman律师事务所的Kate L. Dargan和Moish E. Peltz, Esq. 指出,社交媒体助推的“仿品文化”正日益引发法律纠纷。本案无论结果如何,Lululemon的行动本身已向市场发出强烈信号:不容忍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可能促使零售商和制造商在推出“平替”产品时更谨慎。
来源:frblaw
编辑:Sharon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