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内阁会议中罕见公开痛陈伊朗石油产业的颓势:产量远低于潜力值,生产工具老旧过时。他疾呼“必须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摆脱对单一买家的依赖”。
尽管其发言未直接点名中国,但伊媒紧随其后披露了令人震惊的数据:伊朗92%的石油以高折扣价销往中国。
伊朗石油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令人咋舌。超过九成的原油出口流向中国市场,这个数字勾勒出伊朗能源出口的极端不平衡。这种依赖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美国制裁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全面制裁,伊朗石油产业遭受重创。美国不仅直接禁止伊朗原油出口,还通过二级制裁方式威胁任何与伊朗进行能源贸易的第三国企业与金融机构。
制裁之前,伊朗原油传统客户遍布欧洲、东亚和印度市场。如今,德黑兰几乎丧失了全部这些主要出口市场,敢于顶住压力与其保持稳定能源合作关系的,只剩下中国。
中伊能源贸易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根据能源市场分析机构的数据,2025年6月1日至20日,中国平均每天从伊朗进口约180万桶原油。另一家研究公司称1日至27日的平均进口量为146万桶,尽管数据略有差异,但趋势明确。
伊朗石油出口能在制裁高压下维持,得益于一套精密的 “灰色通道”体系。中国暂停了与伊朗的直接原油交易,转而通过马来西亚、阿联酋等第三方进行转口贸易。
通常流程是伊朗油轮先将原油运至马来西亚巴生港,经过混兑和重新贴标后,以“马来西亚原油”的名义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操作既规避了美国次级制裁风险,又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补给。
伊朗原油对中国小型炼厂至关重要。这些被称为“茶壶炼厂”的企业数量从80家增至超过100家,产能提升30%,主要生产汽油和柴油。对他们来说,伊朗石油的价格优势实在难以抗拒。
2025年二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突破80美元/桶,而伊朗重质原油到岸价仅为72美元/桶,这种价差为中国炼化企业带来显著利润空间。
伊朗原油的折扣率从每桶3.5美元缩窄到2美元,显示出贸易韧性。但这样的折扣幅度依然足够吸引大量中国买家,特别是那些独立的炼油企业。
哈梅内伊不仅关注市场多元化,还直言不讳地指出伊朗石油产业的技术落后问题。“我们的石油生产方法是老方法,工具是旧的……我们落后于世界上许多石油丰富地区”。
伊朗石油部门曾强调,到2021年,伊朗计划把石油的生产量翻倍到每天570万桶,天然气产量翻倍到每天14亿立方米。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外资和技术支持。
伊朗石油部长曾坦言:“我们缺乏企业的支持,来为大规模的项目提供资金,所以我们不仅正在寻找的不仅是技术过关的企业,同时也是财力雄厚的企业”。
伊朗想要寻找新客户的愿望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国际市场上愿意公开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并不多。美国制裁政策让许多国家和企业对与伊朗的石油贸易望而却步,担心会因此遭受美国的制裁打击。
印度曾是伊朗石油的重要买家之一,但由于美国的压力和自身外交政策的考量,印度在2019年曾一度暂停从伊朗进口石油。虽然后来印度又恢复了部分进口,但其采购规模和稳定性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俄罗斯作为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自身石油产量丰富,对伊朗石油的需求相对有限,且同样面临着美国制裁的压力。欧洲部分国家虽然有购买意愿,但受到美国制裁政策的制约以及自身对美关系的考量,其购买规模和频率都难以大幅提升。
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的态度呈现出矛盾性。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石油”,并在北约峰会上补充道“如果中国要买石油,他们可以向伊朗买,也可以向美国买”。
这种模糊表态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试图以石油出口为筹码推动伊朗重返核谈判;二是在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期,将能源问题作为地缘博弈的杠杆。
美国内部对此存在巨大分歧。财政部坚持“极限施压”,要求将伊朗石油出口打压至每日10万桶以下,而国务院希望通过适度放松制裁换取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中伊石油贸易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在结算方式上有创新。2025年6月,中伊签署协议,允许部分石油贸易通过人民币和伊朗里亚尔结算,这为未来建立去美元化的支付体系奠定基础。
这种尝试如果成功,将为其他受制裁国家提供可复制的模板,动摇美国金融霸权根基。不过,目前大多数交易仍以美元结算,完全去美元化还需要时间。
中国使用数字人民币缩短交易时间,从几天到几小时,同时开辟铁路走廊,将海运时间从40天减至15天,这比2018年的纸币结算更高效。
中伊两国合作早已超越简单的石油贸易。2021年,双方签署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涵盖能源、基础设施、金融和军事等多领域。中国承诺投资4000亿美元,帮助伊朗发展各项基础设施。
2025年初,伊朗外长访华期间,双方就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项目签署备忘录,中国基建企业将参与价值80亿美元的铁路升级工程。这种全方位合作使伊朗逐步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构建起更具韧性的经济体系。
在技术领域,伊朗2025年6月关闭GPS链接,7月24日宣布探索北斗合作。8月2日,伊朗正式采用北斗系统,这一决定源于2021年双方签署的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
哈梅内伊的多元化呼吁虽然反映了伊朗的战略焦虑,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伊朗想要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但现实情况却逼迫他们不得不进一步依赖中国。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政治和经济上同时承受与伊朗合作的压力。
对伊朗而言,失去中国市场几乎等于经济立刻崩盘,这也是哈梅内伊谨慎又矛盾的根源所在。伊朗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40%以上,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能为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量同比增长53%,达到3.24亿桶。这些原油以低于国际市场价10%的价格成交,对中国民营炼厂极具吸引力。
北斗系统的覆盖率从95%升至99.9%,精度从米级到厘米级。伊朗关闭GPS转向北斗,不止出于技术考量,更是一场地缘战略的重新布局。
石油市场多元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梦想。哈梅内伊的呼吁暴露了伊朗的战略焦虑,但现实是在美国制裁压力下,伊朗除了中国几乎别无选择。国际能源市场的博弈从来不只是买卖那么简单。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