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大汗伤“心”!做好这几件事,给心脏撑起 “清凉保护伞”

#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烈日炎炎,汗水浸透衣衫。这本是身体的自然降温,但在中医智慧中,汗液却被视为“心之液”。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介绍,当汗水淋漓不止,带走的不仅是水分,更有维系心脏活力的珍贵能量——“心气”。尤其对慢性心衰患者而言,这个夏天,每一滴汗都可能是心脏的警报。

中医视角:汗与心的不解之缘

中医理论深刻指出:“汗为心之液”。这意味着汗液的生成与排泄,与心脏功能紧密相连。过度出汗,如同堤坝溃决,不仅流失水分(津液),更会导致“气随津脱”——守护心脏的“心气”随之耗散。

当心气亏虚时,心脏鼓动之力减弱:

1.疲惫如影随形:即便静坐也感体力不支,气短喘息,仿佛身体被掏空。

2.心神无处安放:心慌心悸频频造访,夜间辗转难眠,精神难以集中。

3.血脉通行受阻:气力不足,血液流动滞缓,面色易显苍白或暗沉。

心衰患者:大汗之下的“脆弱平衡”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本就如疲惫的老马,维持血液循环已颇为艰辛。大量出汗,对他们是雪上加霜:

1.血容量“隐形”下降:汗液主要源于血液中的水分。出汗过多若不及时补充,血容量锐减,心脏泵血更显吃力。

2.电解质悄然失衡:汗液带走钠、钾等关键电解质。低钾、低钠可直接干扰心脏电信号,诱发致命的心律失常。

3.心脏负担骤然加重:为弥补血流不足,衰弱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被迫激活,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反而令心脏负荷陡增。

4.药物作用被“放大”:部分心衰药物(如利尿剂)本就促进排水排钠,若遇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加剧。

这些因素叠加,极易打破心衰患者脆弱的代偿平衡,诱发急性加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尤其夜间无法平卧)、下肢水肿加剧、尿量锐减等危急信号。

科学护“心”,安然度夏有妙招

1.智慧补水,量出为入,别等口渴

定时少量多次饮水,尤其活动前后。

①优选“伴侣”:淡盐水、含钾钠的电解质饮料(无糖或低糖),弥补汗液流失的矿物质。白开水虽好,但大量饮用可能稀释体内电解质。

②避雷冰饮:过冷刺激易引发血管收缩,反增心脏负担。

2.心衰患者:个性化管理是关键

①遵医嘱调整药物:夏季是否需调整利尿剂等药物用量?务必咨询您的主治医生,切勿自行减停。

②严控饮水上限: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设定每日液体摄入总量(包括水、汤、牛奶、果汁等),务必严格遵守。

③每日称重监控:晨起空腹、固定着装称重。若2~3天内体重突增≥2公斤,警惕水分潴留,及时就医。

④观察身体信号:留意脚踝水肿是否加重、日常活动时气促是否加剧、夜间是否需要垫高枕头呼吸。

3.清凉有道,减少“被动”出汗

①避暑有方:高温时段(10点-16点)减少外出。外出务必佩戴遮阳帽、太阳镜,使用防晒霜。

②环境降温:充分利用空调、风扇,保持室内通风凉爽(26℃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40%~60%。

③衣物选择: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棉麻衣物,帮助散热排汗。

4.动静结合,舒缓身心

①温和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微微出汗、不觉疲惫为度。

②充足休息:保证夜间高质量睡眠,条件允许可安排午间小憩。

③心态平和:情绪激动亦会引发大汗淋漓,保持心境平和同样重要。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提醒:汗水是夏日的印记,但对心脏而言,过度流失的汗水可能敲响健康的警钟。理解“汗为心之液”的古老智慧,结合现代医学的精准管理,我们便能有效守护心脏的活力。尤其是慢性心衰患者及其家人,更需将科学补水与细致监测融入日常,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识别异常,尽早就医干预,是平稳度过炎夏的关键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李欣春 李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养生   暑热   保护伞   大汗   清凉   心脏   心衰   湖南省   汗液   电解质   患者   心气   水分   夜间   汗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