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我妈说,刘姨和女儿闹翻脸了。
刘姨是农村人,嫁给县里的一个破产工人,夫妻在狭小的公房里,生了女儿。
一晃过了多年,一家人还挤在公房里,靠丈夫摆地摊,慢慢过日子。
女儿大学毕业后,被要求每月寄钱回家,给父母贴补。
这几个月,女儿辞去原有的工作,又一时半会没有找到工作,寄钱回家就行不通了。
刘姨打电话,向女儿哭诉:“我送你读了那么多书,花了那么多钱,现在你每个月给我两千,不应该吗?”
当爱变成了一种“回报的期待”,那父母之爱,也没有什么温度了。
社会上,太多的人谴责儿女啃老,却很少有人谴责父母“啃小”。这是不公平的,不客观的。

父母“啃小”,是一个家庭的穷根。
如果父母要“啃小”,有三个明显的迹象。
1.父母四五十岁,就决定“以后靠你了”。
2.父母随时都发出警告:“不准走远了,就在附近打工。”
3.父母老了,张口就来“就看你怎么办”。
第一个迹象,说明父母在中年,就没有怎么奋斗,也没有打算努力奋斗,养老的安排,基本上没有。这还说明,父母没有格局,无法做到长期谋划。
俗话说:“父母的格局,儿女的结局。”
没有格局的父母,会限制儿女的成长。见证了“跳蚤定律”——反复给一个跳蚤头上加一个盖子,跳蚤就慢慢习惯了不跳很高。
第二个迹象,违背了一个家庭发展的规则——望族留故乡,家贫走四方。
通常,一个家庭困顿,说明周围没有好的资源,也不太适合年轻人发展。而父母非要拉着孩子在家里,就在附近打工。孩子就找不到高薪的工作,也没有见大世面。
父母这样做,是因为怕孩子走远了,无法尽孝,端水送饭。殊不知,孩子原地打转,困兽犹斗,比同龄人要落后很多。
第三个迹象,是父母老了,身无分文,反正也不会自己想办法,坐等儿女来伺候。
父母生病,儿女非要请假来照顾父母,送医。甚至因此辞职。一边是没有收入来源一边是父母要狠狠花钱。儿女要富起来,无根之木罢了。
从家庭发展过程来看,一旦父母啃小,那么儿女的命运,在四十岁之前,是没有起色的。血脉压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父母长寿,活到八九十岁,儿女到六十岁,还被制约。儿女一辈子,就别指望有前途了。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称职,甚至连合格都够不着。但谁都别听之任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大部分家庭富起来的方法。
“一代管一代”,这是“啃小”家庭富起来的方法。
如果你家,就有“啃小”的迹象,那一定要狠心,用“一代管一代”来脱离代际关系,掐断家庭的恶性循环。
第一,儿女篇。
血脉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利与弊。
如果被父母压制,无法独立,应该寻找“自我觉醒”的方法。
1.从小,兴趣爱好被剥夺了,是可以勇敢提出来。父母反对是一回事,自己说不说是另一回事。
也许提出来了,父母也不同意。没有关系,起码给父母一个印象“我在独立”,“我在反抗,我不好欺负”。
2.走出家门求学,是独自远行,和同龄人一起探讨人生的过程。此刻,以同伴为老师,他们好的生活模式,就是你要做到的。
能够到大学的话,大不了就是父母断供,自己借钱,勤工俭学等,把大学撑过去。
能大学就靠自己的儿女,基本上以后不会很差,并且不受父母的控制了。
3.督促父母自己养老。而不是坐等父母老去。
总有一些儿女,在成年的时候,发现父母没有社保,也没有存款。就逼着父母去有社保的工厂打工,就丢一句话“你不退休,我是不会管你的”。
就算父母从五十岁开始,仍旧可以把养老的问题解决。
现在,社保,农保等,都极大方便了养老。只是看一个家庭,用不用规则而已。
4.不要和父母同住,避免被深度干扰。
这不是薄情,而是距离产生美,距离带来各自的和平。尤其是儿女结婚之后,和父母有距离,婚姻才会长久。儿女从自己这一代,才能够真正富起来,摆脱父母困顿的基因。
第二,父母篇。
当儿女拒绝养老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责怪,用血脉压制,道德绑架。多想一下,自己错在哪里。
当父母开始反思,顺着儿女的建议去做,那很快会发现——自己有退休金一千多,也比伸手问儿女要,更有幸福感。
《道德经》中说:“善行无辙迹。”
父母对儿女爱,培养,如果不要留痕——不指望反哺,那就越发伟大。
奇怪的是,父母越不指望儿女,儿女的回报反而更多,更有温度,甚至常常有惊喜。

富人洛克菲勒对儿子说:“手里每多一分钱,就增加了一分决定未来命运的力量。”
既然家庭不富有,那拼命赚钱,真的不丢人。
一代人赚钱,养活两代人,这真不如两代人都赚钱,把钱存起来。
啃老也好,啃小也好,一代人养几代人,尽早觉醒,扔掉。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