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剖析命 运 之 神,能看到你自己的影子,你身边人的影子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点玄 学,有点命 学,有点你不得不承认的躲不掉的感觉。


上午写了一篇对自己半生的剖析文,尽管以前我写的基本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都是一节一段的片段和小事,而上午那篇是清醒地对自己之所以有现在状况的剖析,我觉得是我少有的清楚认识自己的文章。


没写过瘾,因为微头条有字数限制,超出了,那么这次写在“文章”栏里,这里没有限制,我可以说的更清楚明白些,对我有作用,也或许对你有作用。


不过,这篇不再说我自己,我自己基本已经说清楚了,那就说说我家人和身边人的命运走向吧。


一、我母亲,一个聪慧的人,一生却做错了很多事

首先,请我母亲原谅,我在这里写下您一生主要的错误,不是我大不敬,是回望人生,警醒我自己,警醒后人,您永远是我最最尊敬爱戴的人!


我母亲生于1934年,虽然是那个时代,但是她小时候是享福的,我母亲是被抱养的孩子,可她那时候依然是幸福的。


我所知道的都来自于我母亲的回忆,还有姥姥家这面亲人的述说,可能具体细节有出入,那不重要。


我母亲是家里的第6个孩子,挨着的是一个姐姐,其余的都是哥哥,那个时代能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是少有的幸运,她父亲是做建筑的,她母亲是地 主家的小 姐。


叔叔也是搞建筑的,会绘制蓝图的那种技术人员,他们弟兄两个买下了一个小胡同,兄弟俩各住一个院子,其余的出租。


只是叔叔婶婶膝下无子,我母亲在出生刚满月的时候,就被送给了叔叔家,同时被送的还有三哥。


虽然是婶婶成了母亲,但是婶婶人老实善良,特别爱孩子,对她视同己出,没有半分委屈可言,吃好的,穿好的,没事去茶馆喝茶看戏,有时候还能去看电影。


到了入学年龄,她进了教 会学校,国文,数学,自然这些都学。


如果生命的轨迹就这样走下去,离国 家迎来朝阳已经很近很近,那么他们所有人的命运将不会被改写。


她父亲在农村有几十亩地,请人代为管理,在时代的大 变 革面前做出了误判,坚决地回了农村,那年她12岁。


由大城市来到农村,从语言到生活都不习惯,最接受不了的是她没有学可以再上,农村没有学校。


她是乖顺的孩子,父亲是慈父,也是老派人士,对她言传身教,她很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学会了农活,学会了女红,少有的心灵手巧的人。


新 社 会来了,农村也有了扫盲班,她不算文盲,但是她也去上学了。那时候农村肯去学的孩子不多,尤其是姑娘家家的,她成了村里少有的识文断字的姑娘。


一转眼成了大姑娘,提亲的络绎不绝,父亲给她选了村里赵姓人家的大儿子,就因为听说老赵家都孝顺,以前也是村里有买卖的人家,老哥们弟兄们各司其职,不打不闹不红脸。


新 社 会了,虽然两家都成了普通农户,但家风应该还在。


她没看上父亲给她选的夫婿,但是乖顺的她,在21岁那年还是嫁了过去,从此落入深渊。


老赵家是团结的大户,但是每个独立的家庭肯定各有不同,她的婆婆却是最刁钻的那种。


新婚的丈夫去了北京工厂,因为手巧,很快成为了最年轻的师傅,带着一帮徒弟们。


她在家伺候公婆,伺候底下一大群小叔子,小姑子,受尽了婆婆的各种磋磨,虽然娘家就在本村,却不敢自作主张回去一趟,要跟婆婆请示获批才能回家一两天。


在生下第二个姑娘之后,实在看不到活着的希望,可是连死都不敢明着死,于是在月子里,用凉水洗身子,可能苦没有受到头,怎么样都死不掉,最后只落了一身病。


那时候,村里有两个在扫盲班的小姐妹去了县里,谋得了差事,回来也撺掇她,说:“大姐,你也去吧,我们俩认识的字可没你多,我们都能找到工作,你更可以。”


她只是动心了一会儿,她不敢,知道婆婆万万不可能让她一个女人跑到县里找活干。几十年后,那两个小姐妹都是离休干部待遇,她当了一辈子农民。


她不是放弃了那一次机会。


在被婆婆无下限的欺负之下,丈夫也是知道一二的,写信让她去北京找他,把孩子都带着,那时候工厂需要很多人,会写自己名字就行,同一个工厂的夫家表嫂也写信劝她,她这次真的动了心,主要是想逃离。


回家跟老父亲商量,老父亲反对,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咱不能那样做,你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在家伺候公婆,照顾孩子,别东跑西颠,咱们不是此地户出身,更要做到安分守己,不能让人家笑话咱。”


她彻夜难眠,那时候她早已经知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是抱养的孩子,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大于天,给了她在做姑娘时候最好的生活,她不能让父母寒心。


她选择留在了农村,成了一辈子的农妇,虽然她一辈子站在人堆里都是那个比较出挑的,有气质的女人,但是终归没有走出那个12岁走进的村庄。


她的识文断字被浪费的一干二净,只是大孙子上小学,写毛笔大字的时候,被孙子的老师认出,问孙子:“这肯定不是你写的?”孙子只得承认:“是我奶奶替我写的。”别的再无他用。


她自己的一生错了也就错了,然而懦弱一旦形成,会延伸下去,大女儿有点愣,就是没有女孩样,被叔叔们,村里人欺负,打骂,有名字,却被人们叫“傻英”。


她说其实大女儿手很巧,帮她干了很多活,就是人愣头愣脑,啥都敢干,后来是真的有点傻了,被所有人打傻的。


作为母亲,她应该像护鸡仔一样护着大女儿,而她懦弱,她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好,是自己的孩子闯祸,她给所有找来的人道歉赔礼。


18岁的大女儿嫁到了十几里之外,丈夫是一个大她一半的老男人,后来听说被男人捆到树上打得浑身是血。她作为母亲应该去找到男方家里,去给女儿拔闯,她没有,还是觉得是自己孩子闯祸了。


实在忍受不下去,大女儿已经接近于疯了,到处跑,后来离婚了,如果这个时候她把大女儿留在身边,好好照顾她,一辈子跟着她,大女儿或许不会死那么早。


然而,大女儿又被嫁给另外一个村的老光棍,这样的一个女人怎么可能被婆家善待!尽管大女儿很能干,很顾家,但是在婆家还没有一条狗的待遇高,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大女儿莫名其妙地死了,那年好像是23岁。


她哭大女儿命苦,哭大女儿白来人世一遭,念叨着说:“死了也好,罪受到头了。”


我每次听母亲说大姐的事情,都忍不住质问母亲:“您为啥不保护大姐?您是当妈的,您就是豁出自己的命,也要跟所有欺负她的人玩命。”


三女儿只比唯一的儿子大一岁,儿子到了25岁那年,儿子等着结婚,三女儿还没定下婆家。


当一个媒人上门的时候,同意相看相看,相亲那天他们都没看上那个小伙子,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好,就是不那么对眼缘。


三女儿也已经相看好几个了,有一个也处了一年多,这次相亲,三女儿自己心里当然清楚父母着急把她嫁出去,好给弟弟成婚。


三女儿同意了这门亲事,春天相看的,秋天就结婚了,父母虽然给准备了比别人家丰厚的嫁妆,但心里终归知道亏欠了三女儿,看着女儿上车,他们在后面掉泪。


三女儿掉进了狼窝,在虚岁51那年莫名其妙死亡。走在了自己母亲前面。


以上是我母亲一生中几件大事,几个重要的转折点,机会没有抓住,决策没有做对。


甚至在我认识前夫的时候,虽然父母反对,但是没有一个人十足的反对,只是那种责任性的警告和反对。


如果他们坚决不同意,如果他们跟我说出这个男的哪里有问题,告诉我后患在哪里 ,我可能就听了他们的话,我自己的事情,没有责怪父母的意思,那是我的选择。


我呈现我母亲一生的大概脉络,不难看出,性格决定命运,人生其实不是死路一条,会在不同时期给人希望之路,就看你走不走,如果走错了,就再也没有回头路,苦了自己,害了亲人。


二、大侄子在关键时刻做了重要选择,但是依然有选错的地方


我的大侄子是90后,就是90年出生,脑瓜聪明,但不是顶聪明的那类,村里上的小学,镇上上的初中(那时候合村并校),后来考上县里一中,最好的高中,但不是重点班,属于中游的成绩。


农村出生的孩子,父母见识有限,自己也没有机会了解社会,只是被动地学习着,只是想将来能当个工程师就好。


在他刚一考上一中,我大姨家的二表兄自己上门,告诉我哥:“让他好好学,将来只要能过一本线,就报军 校,别错了主意。”


我哥嫂不懂,但是知道二表兄哥们几个混得不错,他们的认知肯定比自己高很多,于是跟大儿子说:“你二表大爷让你考 军 校,只要你分数够,别的他安排。”


大侄子不以为然,明确拒绝说不上 军 校。不过,后来两年里,通过所有人的劝说,他同意了,最后分数也可以,上了比较好的 军 校。


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现在终归是脱离了农门,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一家四口今年有了北京户口,也许未来还会有不错的发展。


大侄子看起来一切顺风顺水,其实,在我二表兄眼里,大侄子做出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决定,就是婚姻的选择。


我们家姑娘 们都不高,但是小伙子们都足够高,大侄子白净,挺拔,可以说很帅气,人又属于特会来事的那种人,我二表兄当时想给他介绍一个首 长的女儿,这样他可以让大侄子直接实现阶层的跃升。


可是还没等二表兄进行下一步,大侄子已经跟现在的老婆互相认识,认可,并很快结婚。


虽然现在他们过得挺好,但是在二表兄眼里,大侄子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终归因为眼光有限,局限了自己前进的速度和幅度,我二表兄一直遗憾不已。


三、二侄子聪明有加,蠢事做多,泯然众人


二侄子脑瓜好使,尤其理科,所有老师都说他比他哥脑子好多了,只要好好学,将来考的学校差不了。


可是,他迷上了玩游戏,去网吧玩,去同学家玩,昼夜不着家地玩,最后他爸爸怕他学坏,专门买个电脑,安上网线,让他在家玩。


他好使的脑袋用在了玩游戏上,高中上了,中途还换过一个学校,不过都是混着结束的,最后去了那种花钱就能上的大专,又混了几年。


这过程中糟蹋了很多钱,他爸爸在他哥哥身上省下的钱(他哥大学不用花钱,而且从来不乱造钱),全花在了他身上,好好歹歹,算是没走歪路。


毕业后,四处打工,没有正式工作,有时候挣得挺多,胡吃海喝瞎花了,有时候挣不了三瓜俩枣,还得啃他爸爸。


在30岁那年,终于结婚了,姑娘比他大好几岁,个头不高,普通模样,是个外地姑娘,他去了姑娘所在县城定居。


如果说大侄子长得好,长得帅,那么二侄子比他哥长得还要帅出一大截,真的是要身高有身高,要模样有模样,一双美目是男孩子少有的,笑起来尤其好看。


可是,美貌不能当饭吃,二侄子现在也踏踏实实过日子了,也知道努力工作,认真攒钱了,可是跟他的哥哥已经不在一个阶层,经济也不是一个层次的了。


一样的出身,年少时不一样的努力,不一样的选择,不用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顶多十年,就是楚河汉界之分。


四、我的女儿,自己选择去了北京,自己主动选择一个比自己家庭好的婆家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幼稚的人,思维是理想化的,而我的女儿不是,她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体现在方方面面。


就拿婚姻来说,虽然她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口口声声说不找对象,不结婚。


她是22年大学毕业,21年底还是疫 情严重阶段,那年寒假,大四的学生不让再返校(好像是这样,多少有点印象模糊了),她开始实习。


直接选择去北京,投简历,网上中英文面试,又去现场面试,最后正月初几,顶着纷飞的大雪就去北京上班了。


毕业的时候,东西是学校给邮寄回来的,连毕业照都是P的,我还在头条发过,都一个模样,找半天才能找到自己的孩子,当时把我和网友们笑的不得了。


女儿说,男朋友是她一眼看上的,有眼缘,刚好男孩子也看上了她,女儿是知道进退有度的人,她喜欢男孩子,当然也知道男孩子家里几套房,条件怎么样,当男孩表白的时候,她自然同意交往,几年下来,觉得自己的选择理智且正确。


男孩子其实很普通,但是性格好,阳光灿烂的那种,家庭氛围好,生活压力小,虽然不是富贵人家,但是跟我这种日子比,已经算是上上的选择。


目前即将完婚,女儿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她跟我说:“妈妈,您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别人不知道,我最清楚,您不用教育我怎么对待对象,我比您懂,该进进,该退退,虽然咱们条件没有他们好,但是我没有任何隐瞒,我一点不自卑,他们看重的是我这个人,他们觉得我值得,所以您不用担心,我不会成为您。”


虽然女儿也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庆幸她跟我性格不一样,思想不一样,她现实,理智,她的选择结合了感情和物质条件,我用不着遮掩,我觉得她能这样选,我很高兴。


结束语:我写过很多家里人,家里事,有时候也觉得不要写,大抵我没有太多的内容可写,不由自主就写了自己和家人,有时候其实单纯就是一种表达欲望,想写自己糟糕的人生,想写家里的七长八短,结果肯定是双刃剑。


今天这两篇文章,虽然也是写自己,写家人,但是写的是人生大事,是重要节点的不同选择之后出现的不同人生结局。


警醒我自己,希望今后尽可能理智一些,做出一些正确的选择,也想警醒有需要的朋友或孩子们,希望从我和我们家人的这一斑,可以窥见自己人生的某个部分,能避开一些错误的选择,这就是我写此文的最终目的。

#限时发文分成翻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美文   影子   身边   女儿   侄子   母亲   表兄   孩子   姑娘   父母   村里   孙子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