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已经结束。”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哈佛大学的公开演讲。
2025年5月,副总统万斯在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更加直白:“美国绝对主导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与此同时,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也在其最新研究中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生中仅见”的全球秩序重构。
当美国最权威的战略分析者们开始集体唱衰本国霸权地位时,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已经不可避免了。
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动摇,源于其赖以支撑的五大核心支柱同时出现裂痕。
这种系统性衰退比表面看上去更为严重。
过去三十年,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50%骤降至15%,而同期中国已崛起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工厂。
反观中国去年制造业的增加值直接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
这种产业基础的流失,直接削弱了美国的经济韧性。
不仅如此,科技领域的优势也在迅速缩小。
美国试图通过芯片封锁遏制华为,反而加速了中国技术自主的进程。到2025年,中国不仅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芯片自给率也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份额持续下滑,从本世纪初的71%降至58%。
金砖国家组织正在构建替代性的金融结算体系,沙特、阿联酋等传统美国盟友也开始寻求多元化支付方案。
军事优势也不再那么突出,尽管美国仍在全球维持着800多个军事基地,年军费开支超过8000亿美元,但这种过度扩张已导致战略透支。中国通过区域拒止能力的建设,有效抵消了美军在亚太的传统优势。
另外,美国软实力方面的衰退也是很明显。
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全球对美国的好感度从本世纪初的80%降至45%。
好莱坞文化影响力减弱,流媒体平台的兴起让各国本土文化获得更大传播空间。
美国霸权的衰落正在引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度调整,这一过程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
传统盟友体系的松动是最显著的变化。
欧洲国家虽然表面上仍追随美国,但在具体政策上越来越展现出独立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强调“战略自主”的重要性,德国则在对待华为问题上与美国保持距离。
甚至日韩等传统盟友,也在对华技术合作上采取更为务实的立场。
金砖国家组织的扩员和影响力的提升,标志着非西方世界正在形成新的合作平台。
这些国家不再满足于接受西方设定的规则,而是要求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话语权。
美国内部的政治极化严重制约了其外交效能。
超过70%的美国人认为“对方政党是国家威胁”,这种深刻的内部分裂使得美国难以形成连贯一致的对外政策。
特朗普与拜登政府的政策反复,进一步削弱了国际社会对美国承诺的信心。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选择。
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占比稳步提升,这些都是全球治理体系多元化的体现。
美国霸权终结后的世界将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新的机遇。
历史经验表明,霸权更迭往往伴随着地缘政治动荡和经济波动。
各国需要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治理真空,防止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蔓延。
新兴市场国家有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治理体系将更加包容和多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以及新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兴起,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美国影响力的相对下降,或许能为更加平等、有效的多边合作创造空间。
数字时代的全球规则制定将成为新的竞技场。
在人工智能治理、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各国站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
这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提供了契机。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测,到2025年,“美国将不是单一权力中心,其政治、军事及经济主导地位将减退”。
这一判断与沙利文等战略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历史从不由单一国家永久主导,英国霸权的衰落始于工业优势的丧失,苏联解体的征兆出现在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消退。
如今,美国正经历类似的过程,但这次权力转移的独特之处在于,接替者不是另一个西方强国,而是一个真正多极化的世界秩序。
在这个新兴的格局中,中国不寻求复制美国的霸权模式,而是通过互利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各国都需要适应这个更加复杂但也更加多元的世界。
霸权的终结或许意味着动荡,但也预示着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的可能。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美不是零和博弈,两国将长期共存2025-04-17 11:44来源: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