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西晋有五胡之乱、东晋为何始终无法反攻到河北的原因是什么?

信都会议前,刘秀的团队十分简单,主要是由南阳、颍川两派组成,随着河北派的加入,南北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引发刘秀称帝后规模最大的叛乱,一位打遍多位名将(大部分都排在云台前十)的优秀将才被刘秀亲自诛杀,成为刘秀一生的“意难平之一。

这篇还是先介绍下一路陪刘秀在河北颠沛流离的南方系将领。

大司马刘秀持节北渡,镇慰河北的州郡后,当时追随在他身边的只有冯异、铫期、王霸、祭遵等数十人。

其中又可分为南阳、颍川两派。

南阳系:邓禹、马成、刘隆、陈俊、贾复,朱祐

邓禹(云台第一将),南阳郡新野人,这篇已经介绍:在东汉版隆中对里,邓禹到底和刘秀说了些什么?

朱佑(云台第八将),南阳郡宛县人。

云台二十八将里,要论关系最亲密的,非朱佑莫属。

自幼与刘縯、刘秀兄弟相识的朱佑与刘氏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

朱佑后来陪着刘秀一同去长安读书,有一次刘秀没钱买入药的蜂蜜,还是朱祐帮他凑的钱。刘秀称帝后,回忆长安往事时,当场赐给朱祐一石白蜜(相当于300瓶矿泉水),还问朱祐:这蜜跟咱们在长安时一起买的蜜,哪个更甜啊?(在长安时,尝与祐共买蜜合药。上追念之,赐祐白蜜一石,问:‘何如在长安时共买蜜乎?’)

君臣之间亲厚到如此地步!

刘縯起兵后,朱佑干的是什么活呢?

护军将军。

护军将军属于军队中高级别的位置,主要职责是监督将领们的军事行动,防止将领们拥兵自重、违抗命令等行为。

只有主帅最信任的、最心腹的人方可胜任。

刘縯被杀后,朱祐只身一人跑去找刘秀报信。此后,便一直留在刘秀身边。刘秀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时,朱祐再次被刘秀任命为所部护军,监督诸将。

因为有这层关系,朱祐经常敢说出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光武初出河北,时朱祐从行,众人于道旁休憩。祐见左右皆亲信,遂愤懑而言,诋诃更始,且劝光武反更始自立。光武怒,惧人多有闻,乃执剑佯欲杀祐。

刚到河北,这小子就撺掇刘秀反了刘玄,气的刘秀拿起剑假装要杀朱祐。

人心叵测,万一有人告密了呢?这话是能在外面说的嘛!

朱祐不管,之后屡次劝刘秀称帝,不出意料,每一次都遭到刘秀的训斥,相反,对其他劝进的将领口气要缓和多河北既定,朱祐数劝光武称帝,光武每加呵责,其于他将之劝进者,辞气则和缓焉)

但是大家都懂,在外人面前才会表现得和蔼,对自己人放才流露真性情,刘秀这样做,正是将朱祐当成了自己的好兄弟(盖光武视祐若兄弟,故屡加训诫,然二人之情,益为亲厚)

所以朱祐虽然能力不是特别突出,既没有独自领军讨平一路,甚至与邓奉交战兵败被俘,依然没有影响他在刘秀心中的地位,要不是排在他前面的大佬不是功劳大就是背景深,朱祐的位次说不定还能往前挤一挤。

马成(云台第十七将),南阳郡棘阳人。

这位就属于看人超级准的。

作为南阳郡人,马成并没有在刘秀起兵时跟随,直到刘秀攻略颍川时方才归顺

世祖徇颍川,以成为安集掾,调守郏令)


得知刘秀要去河北,马成当即弃官,在蒲阳赶上了刘秀。


以当时的形势,追随刘秀的确要冒一定的风险,很多豪族出身的不愿投效绿林,大多涌入同样出自南阳的刘氏宗室(刘嘉等)、李氏兄弟(李通)门下。


作为南阳本土豪族,马成坚信自己的眼光,这一以小博大的决策最终为自己拿到了云台将的入选资格,从一个小小的县令得以封侯,出任三公(代李通行大司空事)


杜茂(云台第二十将),南阳郡冠军县人。

相比马成,杜茂就更猛了。

马成至少还和刘秀有交集,杜茂一直等到刘秀来了河北,张榜吸纳人才,才投到其麾下。

作为南阳人,杜茂大概率也是绿林军中的一部,他的想法和马成一样,赌得就是刘秀能成大事。

杜茂投奔刘秀后,刘秀很常识他的带兵能力,任命他为中坚将军。中坚一词有在军队中起核心、关键作用的意思,刘秀本人就是用兵的名将,是不是带兵的好把式,自然一眼就看得出(这也再次证明杜茂之前带过兵)

看来很多人是真不看好光武啊,刚到河北这段时间里,从龙元勋里出自南阳郡的仅有四人(要知道刘秀本人就是南阳豪族,刘縯死后,他的部曲、人脉大多由刘秀接收),其中两个和他的关系还不怎么密切,纯粹是带着搏一把的想法来。

当时在刘秀身边占多数的其实是颍川的七员大将:冯异、祭遵、铫期、臧宫、傅俊、坚镡、王霸。

冯异(云台第七将),颍川父城人。

在邓禹报到之前,冯异才是刘秀的左膀右臂,为其出谋划策,刘秀能去河北,他在其中出力甚多,详见这篇:在东汉版隆中对里,邓禹到底和刘秀说了些什么?

祭遵(云台第九将),颍川颍阳人

祭(zhài)遵家里条件很好,但本人恭谨俭朴,不爱穿华丽衣服(家富给,而遵恭俭),县里的衙吏以为他柔弱好欺负,结果被祭遵派人反杀。

昆阳大战后,看清形势的祭遵多次进见刘秀,刘秀喜爱他的容貌仪表,令他暂为门下吏。(光武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吏。)

不要小看门下吏,这个岗位类似于主官的私人幕僚或家臣,需要帮主人处理各种事务,比如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建议和意见,负责起草、撰写和整理各种公文等,后面渐渐演变为著名三省之一的门下省。

到河北后,刘秀又交给祭遵一项重要任务,让其担任军市令。负责征收赋税,保证军队所需的各类物资,如粮草、兵器、衣物等。

祭遵处事只看法令,不顾人情。刘秀的家奴犯了法,执法严明的他不避权贵,依照法令将其处斩。

刘秀大怒,领导的面子你总得看吧,当即下令将祭遵拘捕。

主簿陈副劝谏:明公常想要众军整齐,现在祭遵奉行法令不避权势,正是教化法令所需要的。

刘秀这点就特别好,他听劝,他哥刘縯也许更具领袖风范,但就是不怎么听劝,刘秀多次告诫他不要相信李轶,刘縯就是不听(帝知李轶有异志,数以书谏縯,縯不听))醒悟后马上就赦免了祭遵,还开创性的给他一个新的职务:刺奸将军。

让祭遵负责军队中的监察,无论是士兵的违纪行为,还是将领的失职渎职,都在其监察范围之内。

铫期(云台第十二将),颍川郏县人。

铫期出自官宦之家,父亲铫猛曾担任桂阳郡太守。

刘秀攻略颍川时,经冯异推荐,铫期投到刘秀麾下(光武略地颍川,闻期志义,召署贼曹掾)

河北之行,冯异与铫期安抚巡视所属县时做了三件事:

1、审理案件,那些逃亡在外而自己前来投案自首的人,就免除他们的罪行;

2、慰问鳏夫寡妇;

安抚百姓的同时,两人还奉刘秀密令,暗中调查河北高级官员的站队情况,看看哪些人是同心同德,哪些人又是顽抗不愿不归附的(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这份调查报告在后来的大逃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刘秀会直奔信都而去,就是因为他对信都的长官任光有充分的了解。

臧宫(云台第十四将),颍川郡郏县人。

在颍川系诸人中,臧宫算是老资格的造反派了。曾担任亭长的他早早就投身绿林,在下江兵中担任校尉。


刘縯攻打宛城惨败后,曾找过下江兵。在刘演一通感染力超强的演说后,下江兵老大王常为其折服,当众表态: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属也。

南阳刘縯必成大事,他们现在主动来找我们,这是我们的幸运啊!

臧宫也趁此机会结识了刘秀,一比较发现还是刘氏兄弟靠谱,随后转投刘秀阵营。

臧宫作战勇猛、做事勤勉,平时话也不多。刘秀十分器重他,将他收为自己的亲信(因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勤力少言,甚亲纳之)

谁说老实人不能出人头地的,关键得看你跟的是什么领导!

傅俊(云台第二十一将),颍川襄城人。

在当时,傅俊算是这些人地位较高的将领,他能独自领兵。在攻打洛阳战役时,傅俊率一偏师长,先后击溃了洛阳以东的京县、密县的守军(别击京、密,破之)

因功升任偏将军,地位远超追随刘秀的其他诸将。

再要往上升就难了,因为他是刘秀的人。刘秀率部过襄城时,时任亭长大的傅俊起而响应,被委以校尉之职。

坐镇洛阳的朱鲔、李轶自然对其严加防范,听说老领导要去河北,傅俊一马上就带领十多个宾客,从襄城起身,日夜兼程,一直到邯郸才追上了刘秀。

坚镡(云台第二十二将),颍川襄城人。

这位属于运气超级好的那种人。

坚镡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刘秀在河北广纳人才时,有人向其举荐坚镡,刘秀因而召见。

因为坚镡有担任郡县吏员的经历,刘秀署坚镡为主簿。不久,又拜坚镡为偏将军。

来推测下推荐他的贵人是谁呢?

同出襄城的只有傅俊,坚镡也许就是追随傅俊投奔刘秀的其中一人!(俊与宾客十余人北追,及于邯郸)

血缘、老乡、同学、是极其珍贵的资产,一定要珍惜,无论到哪都是你最大的助力啊。

王霸(云台第二十三将),颍川颍阳人。

这位咱们得多用些篇幅。

世好文法,父为郡决曹掾,霸亦少为狱吏。

短短几个字反映了当时西汉地方的权力特色。

1、西汉读得起书的人,都是有钱人,一般就是当地的豪族,老百姓每日种田、应付衙门的差事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精力、财力去读书!只有地方上的豪族、有时间、有财力去上进。

2、时间长了,当地衙门里的功曹、曹掾之类的岗位基本就被几个豪族把持,然后就是最常见的子承父业,代代相传。

皇帝如果想干点事,自然不愿意看到地方被这些豪族霸占,为了避免阶层固化,他就采用“察举”的办法去发现民间的贤才。

想法很好,问题能读得起书的就是这帮人,负责察举的也还是这帮人。

阶层的固化早在两汉就已埋下,问题的关键是小豪族在两汉还有往上爬的希望,到了魏晋出来一个更狠的九品中正制,高官厚爵的大门至此对小豪族也关上了,整个社会彻底失去了人才的流动性,为啥西晋有五胡之乱、东晋、南朝为什么始终无法反攻到北方,人才储备上没这个能力啊!

王霸对当个小吏兴趣不大,其父觉得他不一般,于是送他到长安求学。

依然是在刘秀攻略颍川期间,王霸主动上门求见:将军起义兵,我不自量力,仰慕您的威信品德,愿意在您军中当兵(军兴义兵,窃不自知量,贪慕威德,愿充行伍)

既是豪族、又有过同在长安留学的经历,说话还谦逊低调,这样的人领导怎么会不喜欢。

光武曰: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

王霸随后追随刘秀,参加了震惊天下的昆阳之战。

然后呢?

他居然回家休息了(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还休乡里)

刘縯被刘玄干掉,刘秀这边也岌岌可危,这种时候还是别蹚浑水,你看首将邓禹不也没出山嘛。

人性本利这个观点咱们这个系列反复强调过:怎么理解历史人物?大部分人的举措都可以从利益角度去理解、分析。

否则冯异为何可以排在颍川系的第一把交椅?

等到刘秀渡过危机,再次路过颖阳时,王霸请示父亲想跟着光武走。

刘秀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了,现在去入伙,才能卖个好价钱!

其父推脱:吾老矣,不任军旅,汝往,勉之!

一直跟随王霸的几十个门客也逐渐离去(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

这些刘秀都看在眼里,不禁感叹到:刘秀深情的对王霸说:颖川跟着我的大多走了,唯独你留下来了,疾风知劲草啊!(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读过书、留过学的皇帝,文化底蕴就是深厚!

刘秀之前为何选王霸再去看一遍河水是否冻结,就是因为他了解这根“劲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河北   襄城   豪族   南阳   西晋   长安   东晋   法令   门下   将领   将军   兄弟   原因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