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美日如何一步步走向开战?日本占领印支,如何让美国破防?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接到德苏即将开战的情报之后不久,1941年6月10日,陆海军之间就《关于促进南方施策事宜》达成了一致。

它是根据此前陆海军批准的《对南方政策要纲》拟定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与法属印支之间,建立包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在内的军事融合关系;

(2)为此,进行外交谈判,法属印支不答应要求时,使用武力解决。

这份《关于促进南方施策事宜》在1941年6月12日的大本营政府联络恳谈会上得到了批准。也就是说,日本正式决定着手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外交谈判,同时也考虑到了向法属印支行使武力。


接着,在7月2日的御前会议上通过的《帝国国策要纲》也要求,依据《对法印、泰施策要纲》和《关于促进南方施策事宜》,执行针对法属印支和泰国的各种政策,强化南进的态势。


1、谋取印支


法属印支南部是天然橡胶、锡、锌、钨等重要资源的产地,同时它的地理位置还使其能够成为直接进攻马来、新加坡、西婆罗洲等英属殖民地和荷属东印度,进而还有美属菲律宾等地的基地。因此,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可以获得当地的资源,同时还为了确保需要在南方发动进一步战争时所需的军事基地。

7月3日,日军下达准备进驻的命令,在中国南方的海南岛集结了大约4万兵力的进驻部队。

7月14日,日本驻法大使向法国维希政府提出了下列要求:修建金边、西贡、边和等8个航空基地;建设西贡、金兰湾港口,并作为海军基地使用和管理:驻扎必要的兵力;等等。

进而,7月19日,日本提出了最后的答复要求,不论法国是否同意,日军将于7月24日开始强行进驻。7月21日,法国政府只好同意日军进驻。从7月28日起,日军开始进驻法属印支南部,修建航空基地等各种军事设施。这样,日本把英国在东南亚的最大根据地——新加坡,纳入了直接空袭的范围。另外,日本还获得了将来在南方作战的舰队基地。

日本希望,通过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对荷属东印度施加军事压力,从而软化荷属东印度方面在陷入僵局的日荷谈判中的态度。

荷属东印度拥有天然橡胶、锡、镍、铝土矿等重要资源,还拥有储量丰富的石油。日本早已在关注这个未来的石油供应地区。1940年1月《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失效,石油及其他重要资源不能保证稳定的进口以后,日本为了确保重要的军需资源,尤其是石油的稳定供应,于9月13日派遣代表团,开始与荷属东印度当局进行外交谈判。而荷兰本国已经于5月被德国占领,政府流亡到了英国。

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缔结三国同盟后,荷属东印度方面提高了对日德接近的警惕,一直到第二年谈判仍然毫无进展。(1941年)6月中旬,日荷谈判暂时中止。此后,日本代表团回国,但总领事继续在当地进行谈判。日荷谈判的中止也是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一大原因。日本希望从法属印支施加军事压力,软化荷属东印度当局的态度。


2、对英美开战的准备


但是,7月21日法国政府接受日本于7月14日提出的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要求以后,7月24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召见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劝告日军撤出法属印支,并提议让法属印支中立。另外,他说,由于美国国内强硬的对日舆论,将不得不对日本采取石油全面禁运,并暗示将要落实。


进而,他发出严重警告:如果日本为了获得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而强行武力进驻,英国已经做好了对日宣战的准备,以保护荷属东印度;这种情况下,美国由于与英国的关系,有可能也会向日本行使武力。早在同年3月,美、英、荷三国已经在新加坡举行了联合作战的军事人员会议。

第二天即7月25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包括藏在横滨正金银行纽约支行的1.4亿美元的战略物资采购资金)。7月26日、27日,英荷两国、荷属东印度也相继采取了同样的措施。接着,日军开始进驻法属印支后的8月1日,美国全面停止对日本的石油出口。

在此之前,日本石油的大约70%都从美国进口,剩余的来自荷属东印度、桦太岛北部等地区。此外,荷属东印度早在日军开始进驻的当日,即7月28日,就停止了《日荷石油民间协定》,禁止向日本供应石油。

由于美国采取对日石油禁运措施,日本推迟了进攻苏联的计划,并决心向美英开战。《对南方政策要纲》中设想的日本不得不为了自存自卫而行使武力的事态,便是遭到英、美、荷等国对日禁运。现在,正是到了这样的局面。

日军封锁天津英法租界以后,美国于1939年7月通告日本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翌年1月,该条约失效。另一方面,赫尔国务卿指示美国驻日大使格鲁与日本外相会谈,企图说服日本;德国胜利将不会给日本带来安全和和平,而与美国合作,扩大贸易,通过和平手段增加福利,才对日本有利。

此后,同年(1940年)6月,日本向英国提出了封锁援蒋缅甸通道的要求。7月,美国决定对废铁、石油以外的军需物资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也适用于日本。同月,英国政府做出了封锁缅甸通道三个月的决定。呼应这个举动,美国决定石油和废铁也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禁止对日出口航空汽油。

9月,针对日本缔结三国同盟、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北部,美国决定对日禁运废铁。接着,1941年8月,针对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美国采取了对日禁运石油的措施,从而对日全面禁运。英国也于5月,禁止英国本国和英属马来向日本出口橡胶,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日禁运措施。

1941年8月9日,参谋本部决定推迟进攻苏联,即日制定了《帝国陆军作战要纲》。


其内容是,推动在11月底之前做好对英美作战的准备。另外,8月13日又编写了《南方作战构想陆军方案》。

它的内容主要是确定了如下方针:

12月上旬开战,在翌年5月之前,攻下香港、马来半岛、新加坡、西婆罗洲等英属殖民地及美属菲律宾、关岛、荷属东印度;为了开战,9月中旬开始,在11月底之前完成所需兵力的动员和集中,征用150万吨位的运输船舶。

以田中新一为首的参谋本部放弃进攻苏联以后,立即开始准备向南方扩张。

此外,8月上旬,陆军省战备课再次对国家物资重新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可以持续进行南方作战的结论。在3月进行国力分析时,曾经认为开战第二年年底有可能出现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此次通过修改石油储量预测,认为可以持续进行南方作战。


3、进驻印支南部的代价


关于进驻法属印支南部,以武藤章为首的军务局考虑,应该在不与美英发生战争的范围内南进,以法属印支南部为日军进驻的限度。但是,实际上,随着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美国采取了对日全面石油禁运的措施,局势走向了日本对美英开战。

一般认为,日本的陆海军高层和幕僚完全没有预料到美国实行对日全面石油禁运。那么,武藤章是不是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件事的可能性呢?

在1941年7月21日法国接受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要求之后,7月23日,武藤章曾经做过这样的发言:

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是通过日法之间签订协议,而不是通过行使武力的和平进驻。但是,综合各种情报,当然必须预料到,日本会遭到“美国冻结资金”、英国实行出口管制等一系列的经济压迫。“应该已经完全不能指望从美国运入物资”。

他考虑,即使不通过行使武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也可能会引起美国加强对日禁运,实行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实际上,在此两天后的7月25日,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资产,26日英国随之仿效,8月1日美国开始实施对日全面石油禁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向外务省提供情报称,美国对日没有禁运的只有石油,如果发生了什么事,美国将会毫不犹豫地对石油也实行全面禁运。而且,如果日本乘德苏战争之机决心向南方行使武力,那么日美关系将完全没有调整的余地。

武藤章作为军务局局长从外务省获得的情报中,应该也包括野村的这个情报。虽然日本在实际进驻法属印支南部时没有直接行使武力,但它却是以武力威胁强迫法国方面让其进驻,可以说,这同样是野村担心的事态。

武藤还考虑,如果美英在现实中越来越加强对日本的经济压迫,那么,就到了必须排除万难打破局面的时候。这时,就意味着日本与英美的军事冲突,必须预先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他考虑到,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不仅会引起对日全面禁运,而且这进一步会导致与美英两国的战争。

此外,丰田外相在1941年7月24日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也说,如果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美国有可能实施禁止出口重要物资(棉花、石油等)、冻结资金等措施。但是,他的看法是,虽然担心美国会实施石油禁运,但并不清楚是否会全面实行石油禁运。

那么,为什么明知美国有可能实行对日全面禁运,武藤章仍然决定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呢?

关于这一点,武藤章自己也曾经说,由于田中新一为首的参谋本部“不顾一切地想要扑向苏联,所以,我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们这样做”。也就是说,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目的,乃是为了阻止一直推进关东军特种演习的以田中为首的作战部对苏联发动进攻。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在何种意义上被认为具有阻止对苏开战的效果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虽然田中新一自己企图进攻苏联,但他同时也在推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

海军的一些人也企图通过进驻法属印支南部,把急于对苏开战的陆军引向南方。而此时他们想到的牵引陆军的力量就是法属印支方面与陆军发生军事纠纷(当时,海军还没有决心与美英进行战争)。

但是,田中新一也事先充分考虑到了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态。他制定了进驻大规模部队(大约4万人)的作战计划。这样,即使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引起与法属印支军队的军事冲突,也足以应对,而不影响对苏开战。对于田中来说,因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而与法属印支方面发生纠纷,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此,进驻法属印支南部本身基本上不能够阻止他对苏开战的计划。


4、武藤章的判断


那么,武藤章考虑的是什么呢?当时,通过关东军特种演习集结的日本陆军大部队,在苏联和“伪满洲国"的边境与远东苏军正处于战争一触即发的状态。由于田中新一一直主张,即使人为地制造机会,也应该进攻苏联,因此武藤章非常害怕田中新一等人会抓住某个机会,对苏联发动进攻。按照武藤的判断,这意味着在北方向苏联宣战的同时,引起在南方与美英的战争,也就是同时进行南北两面的战争。


包括以武藤章为首的军务局在内的陆军省对形势的分析是:“北方是希望,南方是必然。如果北方干起来,南方必然起火”。也就是说,向南方发展对于建设“大东亚共荣圈”来说,是一个“必然”的要求,而在北方武力排除苏联的威胁,只不过是“希望”,意思是最好能够实现。

另外,他们预料,如果日本在北方对苏联开战,支持苏联的美英两国将会完全切断日本的资源供应。因为苏联继续对德抵抗,对于英美两国来说,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而那样,在南方,日本也不得不为了求得石油、天然橡胶、锡等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而向英属殖民地和荷属东印度行使武力,最终向英美开战。

不仅陆军省,海军也最为担心的是,资源上一无所得的对苏战争将会成为一场消耗战,日本会因为这场战争而被美英切断资源,被迫对美英开战。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最糟糕的选择。日本将会因此陷入南北两面同时与美、英、苏进行全面战争的状况。

当时,武藤自己也努力避免发展成一场南北两面同时进行的战争,但是,他曾经严重警告说,有可能会发展成这种情况。

武藤也许在这样考虑。为了阻止日本陷入南北同时战争这样最糟的情况,只有通过进驻法属印支南部,让美英加强对日禁运,从而制造出不可能对苏开战的状况。这是因为,他判断,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很可能会引起美英加强对日禁运,使得日本不可能发动对苏战争。

本来,武藤章一直反对向北方行使武力和对苏战争,也不同意作战部关于增强关东军兵力的主张。但是,在他因病休假期间,东条英机陆相批准了田中等人的要求,实施了关东军特种演习。这在武藤看来,将容易引发南北同时作战的危险状况。也许他判断,为了避免对美英、对苏南北两面的同时战争,即使冒着英美强化对日禁运的危险,也必须阻止向苏联发动进攻。

事实上,田中为首的参谋本部在美国因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而对日实施全面石油禁运后,放弃了进攻苏联。

武藤章也许考虑,与对苏开战让日本陷入南北两面同时作战的最糟情况相比,引起美国实施对日全面禁运,仍然有可能通过日美谈判,避免与美国的战争。可以推测,这是后来他不顾田中为首的作战部的强烈反对,全力投入日美谈判的一个重要原因。


5、田中新一的态度


那么,田中新一是如何考虑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影响的呢?这么说,是因为田中新一对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南部本来也是积极的,而且试图在准备对苏战争的同时,推进向南部行使武力。可以说,他反而比军务局更加热心。


关于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必要性,田中新一是这样考虑的:

法属印支和泰国是日本的第一补给圈,在任何情况下,没有这个地区的资源,日本都将不能应对长期的国家总体战,因此,即使为了进行与苏联的战争,也必须确保法属印支和泰国;通过在法属印支南部驻军,能够实质上掌控整个法属印支,同时对泰国形成威慑;另外,根据形势,它还能够成为日军进驻缅甸的基地。

但是,如果美英两国想要确保法属印支南部,那么日本的国防计划将会从南方开始崩溃。美英两国有可能需要东南亚的橡胶、锡等资源,因而企图抢先争夺法属印支南部。如果日本进驻后能够在战略上利用法属印支南部,那么对于日本来说,它将可以成为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跳板。

此外,日本海军也一直警惕美英两国抢先占领法属印支南部。所以这未必是田中新一的突发奇想。美国在1941年7月7日就抢在德国之前进驻了属于丹麦的冰岛。田中深知这一点。

但是,田中判断,美英两国不会通过正式行使武力,阻止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据他分析,在1942年之前,美国不会做好对日战争的准备。也就是说,他认为美国在这个时间之前不至于正式对日宣战。

因此,美国出乎意料地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以后,田中新一不得不急忙中止一直全力推动的进攻苏联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把美国对日实行全面石油禁运,视为日本需要为了“自存自卫”而行使武力的事态,而美国政府在明知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断然采取了这个措施。

罗斯福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在战略上采取所谓的欧洲第一主义,一直重视欧洲战局,并且一致认为,美国首先应该竭尽全力打败德国。因此,当时美国全力对英国本国进行物资和军事援助,并准备对德宣战。

另一方面,在对日政策上,美国原则上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但又试图避免与日本发生战争,而是通过各种牵制政策遏制日本的军事扩张。美国采取了各种手段牵制日本,包括外交上的警告;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限制重要物资出口;美国舰队驻扎夏威夷;保护抵抗日本的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和荷属东印度;支援重庆国民政府,等等。


6、美国为何对日采取强硬?


因此,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如何应对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也发生了意见分歧。美国国务卿特别顾问霍恩贝克(原国务院远东事务司司长)等对日强硬派认为,如果美国加强对日本施压,那么日本最终肯定会让步。对此,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等知日派警告说,如果逼得日本走投无路,日本将有可能对美开战。


但是,罗斯福总统决定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和实施对日全面禁运。

这是因为当时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判断,在德苏战争方面,苏军在德国的进攻下,已经陷入了极其危险的状况。这增强了美国对苏联发生崩溃的危机感。美国采取紧急对策,急忙把援助英国的大量军需物资转向援助苏联。由于存在同样的危机感,英国政府也同意美国的做法。因为如果苏联战线崩溃,苏联战败,德国将会再次转向进攻英国。而这一次进攻将远比上一次有力,英国将面临真正的危机。而如果英国屈服,意味着美国将失去在欧洲的立脚点,从而危及美国的安全。

从这种观点出发,美国政府对日军通过关东军特种演习向苏“满”边境实施大动员,保持高度警惕。这是因为,美国已经想到,苏军正在西面战线与德国陷入苦战,如果日军从东面发动进攻,对于苏联来说,将是最糟糕的情况。

因此,为了阻止日本进攻苏联,美国抓住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机会,决定采取对日全面禁运的强硬措施。美国决定对日本施加最大程度的压力,阻止日军北进。这件事蕴含着日本对美开战的危险。尽管如此,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防止苏军崩溃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如果消除了日军北进的威胁,苏联便可以把远东军用来增强西面战线,对付德国。这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实际上,正如田中新一所预料的那样,当时美国尚未做好对日战备。美国还没有完成菲律宾基地的修建,也没有完成重型轰炸机的部署。尽管如此,美国还是决定冒着与日本发生战争的危险,对日实施全面石油禁运。可以说,美国政府对苏联在德苏战争中崩溃,抱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感。

一般理解,美国针对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而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是为了遏制日本进一步南进。但是,它同时也是为了阻止日本向北方进攻苏联。


当然,遏制日本南进也是对日全面禁运的主要目的之一。对于美国来说,日本继续南进将意味着占领东南亚的英国和荷兰殖民地。如果这样,从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和澳大利亚等国向英国运输物资,将有可能被日本海军切断运输线路,使英国难以继续与德国战争,甚至导致大英帝国的崩溃。对于美国来说,从安全出发必须绝对阻止英国崩溃。

总之,可以说,美国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和后来决心对日宣战,都是为了保证英国的生存。

此后,武藤章竭尽全力进行日美谈判,避免与美国发生战争。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实行全面禁运而不得不推迟向北方进攻苏联的田中新一则强硬地主张,向南方行使武力和向美英开战。二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此外,通常认为日美战争是一场围绕争夺中国市场的战争,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它是围绕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命运走向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事实上,美国正式援助中国,实际发动各种对日制裁,开始于1940年,也就是德国进攻英国的时候。在此之前,只是停留于通过一定程度的借款进行支援。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之前,美国的对日出口额是对华出口额的7倍左右。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不可能为了保护中国市场而不惜与日本发生战争。而且,当时日本的海军比美国海军强大,事实上难以与日本对抗。美国国务院的对日强硬派、远东事务处处长霍恩贝克也表示,美国不应该为了中国市场而甘冒与日本战争的危险。

但是,此后德国正式向英国发动进攻,英国本土面临危机。于是,美国为了把日本困在中国,正式开始援助重庆政府,以增强中国的抗日力量(提供1.4亿美元的借款),并加强对日经济制裁。这是因为,美国担心,如果日本征服了中国,它将很可能配合德国,转而进攻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其他英属殖民地。


这样,英国被切断了殖民地的物资补给,将无法抵抗德国的进攻而最终失败。美国对日、德、意缔结三国同盟感到紧张,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印支   日本   美国   日美   美日   美国政府   苏联   英国   日军   走向   战争   石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