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4倍!稀土独立失败,中方用德国的方式打败德,默茨怕啥来啥

中德产品价格相差四倍!为什么说中国工业正在用德国的方式击败德国?默茨收到两个坏消息,稀土独立的尝试失败,柏林当局怕什么来什么。

近日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刊文,指出德国引以为傲的工程和制造业,正经历“自由落体式”的衰退,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整体上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与之对应的是,过去六年多来,中国对欧洲的机械出口上涨到400亿欧元,近乎翻倍,今年有可能达到500亿欧元!过去,德国依赖工业出口崛起,而中国似乎正在用同样的方式,在德国最擅长的领域里击败他们。中国现在不仅能够造出和西方同样精密的高端机械,更可怕的是,中国的成本优势是碾压性的。有德国企业主举例,一台瑞士产的线材加工机,报价高达13万欧元,而功能几乎一样的中国同类产品,报价不到2.8万欧,相差超过四倍!

面对中国工业全方位的迅猛冲击,曾经自信满满的德国,现在明显有些手足无措,柏林当局似乎没有做好与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正面竞争的心理准备。2025年,德国在最核心的资本货物领域,对华贸易首次出现逆差,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这种从“俯视”中国,到“平视”,再到“被反超”的巨大落差,让德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正是这种焦虑情绪,使得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乱了阵脚,并没有选择通过加速创新来应对挑战,而是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妄图通过行政干预阻碍来自中国的产业竞争。

德国与欧洲的焦虑,不仅体现在常规的贸易摩擦上,更集中爆发在了稀土领域。与美国一样,德国和整个欧盟急于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试图构建自己的本土供应链,实现所谓的去中国化。然而,一个实践案例证明,西方的“稀土独立”之梦依旧不切实际。此前,德国一家名叫弗赖贝格尔复合材料的公司,建成了一座试点工厂,试图从工业废料中回收关键稀土金属。这项技术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即使在“收废品”的领域,中国的优势也让他们望洋兴叹。德国研究人员无奈地表示,中国企业能以更高的价格,在全球收购这些工业废料,再运回中国进行提纯冶炼,而德国的回收工厂,连足够的原材料都找不到!有欧洲贸易商发出哀叹,直言欧洲已错过寻找替代供应商,或建立自主供应链的机会!

对于欧洲来说,稀土独立的失败无疑是个坏消息,但对于德国总理默茨来说,最近可谓祸不单行。近日,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再次下调了对2026年,德国GDP的增长预期,预计增速仅为0.9%,这几乎是经济停滞!报告指出,全球格局变化、国内结构调整以及工业竞争力下降,都是德国经济疲软的原因。这份报告间接地指明一个事实,那就是默茨当局,并没有解决德国的结构性危机和系统性问题。事实上,默茨上台后,把重点放在了加强国防和援乌问题上,还大搞所谓“价值观外交”,频繁指责中国。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导致德国经济继续半死不活,而默茨在德国国内的支持率也一路下跌

总而言之,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今天面临的困境,是他们长期“吃老本”、创新乏力的必然结果。过去几十年,他们满足于既有的产业优势,错过了制造业升级、AI和新能源革命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逐渐被中国甩在了身后。如今,德国和欧洲领导人,应该反思如何振兴本国的实体工业,而不是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甚至敌人,那样做最终伤害的只会是欧洲自身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财经   德国   稀土   中方   独立   方式   中国   欧洲   工业   领域   当局   欧元   焦虑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