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迎立秋节气。立秋食西瓜,谓之“啃秋”。吃瓜啃秋,人生无忧。
这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彩西瓜,出土于西安东郊田家湾砖厂墓中。瓜盘通高15厘米,盘径22厘米,瓜与盘粘烧在一起,直径14.5厘米,高13厘米。瓜上用绿釉彩画成粗条瓜皮纹理,上有瓜蒂,造型十分逼真。据推定,这件三彩西瓜的制作年代在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即盛唐时期。
观众每每在博物馆的展柜前驻足,都会感叹这件像生瓷器之精美逼真,让人想抱起来啃一口,一解伏天的暑热。
从词义上来说,西瓜,当是从西方传来。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
西瓜原产于非洲,人类栽培西瓜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羊山1号辽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西瓜图”——墓主人倚坐在木椅上,前方陈放一具供台,台上有两个大果盘:一盘盛放石榴、杏、桃等5种水果,另一盘盛有3个碧绿色的长圆形西瓜。
西瓜传入内地的时间,主流的说法是在五代时期。北宋欧阳修主撰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中有记载:五代时期有位叫胡峤的人,他曾在契丹居住过七年,并见到了当时中原难得一见的西瓜: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契丹人还告诉胡峤:契丹的西瓜种子,是从我国北方的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回纥手中得到的。
南宋初年西瓜种植从中原逐渐向长江流域推广,到南宋中后期,西瓜已在江南地区获得普遍种植。如果穿越回一千年前的宋朝,你会惊讶地发现,夏天甚至是可以吃到冰镇西瓜的!那时候,西瓜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消暑佳品,还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频繁出现在诗词之中。
“瓜红是非多”,唐三彩西瓜究竟能否将西瓜传入中原的时间从五代提前至盛唐,一直存在争议。但不论三彩西瓜能否改写两三百年的记录,西瓜的悠久历史都远超我们想象。
现如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约占全球的60%,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西瓜将近100斤,实现了“吃瓜自由”。
从丝绸之路到五代辽墓,从南宋文人墨客的雅席,到如今千家万户的夏日餐桌,西瓜清凉甜美的滋味,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代表了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与融汇。
立秋生活小贴士
立秋意味着暑去秋来,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老人、孩子及体质虚弱者早晚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
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力,养足精神,夜间睡觉避免开窗或空调直吹。
饮食方面,宜滋阴润燥,少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适当多吃银耳、百合、山药、莲子、南瓜、梨、葡萄等。
适度锻炼,宜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汗过多受凉。锻炼时间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适宜时进行,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忌喝冰水和冲凉水澡。
注意情绪调节,可通过适当多晒太阳、亲近大自然,与朋友聊天,保持心态平和。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新华社
往期 精彩 回顾
|雨后采蘑菇?误食可致多器官衰竭→
|暴雨洪水后注意!这类饮料,没开封也不要喝!
|“鼠标手”正式纳入职业病!别等肌肉萎缩才重视,医生提醒→ |吃平菇前先翻翻它的褶儿,里面可能藏着一群小可爱......
-点击 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扫描二维码订阅杂志
点分享
点收藏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