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次赌赢了?美国法院正式裁定,特朗普无权对我方加征关税

8月29日,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票数,再次否定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合法性。

换句话说,特朗普自上任以来搞的那一套“关税大棒”,又被美国的法院按下了暂停键。

消息传到国内,不少做外贸的老板松了口气,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关税官司”,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从头说起。

2025年2月,刚回白宫没多久的特朗普又开始折腾了,他在白宫宣布:“中国商品冲击美国市场,我们要加征10%的关税!”理由是“贸易不平衡”,他总说美国每年从中国买得多、卖得少,亏了钱。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背后有门道,特朗普用的法律依据是《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法律是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本来是干啥的呢?

主要是应对“国家紧急状态”,比如外国入侵、恐怖袭击这种大事,总统可以临时冻结资产、限制贸易。但特朗普把它用在了“加关税”上,这在之前可从没发生过。

更离谱的是,3月他又说“中国没拦住芬太尼流入美国”,又给中国商品加了10%的关税,到了4月,他干脆变本加厉,说要搞“对等关税”,直接把税率提到34%,这么算下来,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平均关税从原来的几个百分点,一下子涨到了30%以上。

这波操作可把美国企业坑惨了,以前他从中国进实木沙发,以前关税才几个点,现在加了34%,一个柜子的成本多了十几万人民币,可美国老百姓买不起,订单量直接砍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用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根本管不到“加关税”这事儿,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早在5月就裁定,这法律没给总统权力搞全球范围的关税,更不能随便报复中国,但特朗普不服,上诉到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8月29日的判决结果出来,联邦巡回法院的9个法官里,7个投了反对票,维持了原判,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搞的这些关税,从法律上说是“无效”的。

这事儿为啥重要?往小了说,美国企业能松口气了,纽约州做服装生意的琳达说:“我们店的裙子大多是从中国进的,关税降下来,进货价便宜,我就能少加点价,老顾客也不会跑光了。”

往大了说,这事儿戳破了特朗普“关税万能论”的泡沫,他总说“加关税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来”,可现实是,美国的工厂需要的零件、材料很多还是得从中国进,加税反而让美国企业成本飙升,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特朗普为啥非要跟中国较劲?加关税对他有啥好处?”其实,特朗普有自己的算盘。他一直觉得,美国在国际贸易里“吃亏了”,中国“赚多了”,所以想用关税逼中国企业妥协,或者让美国企业把生产线搬回美国。

可问题是,中国的制造业链条太完善了,从零件生产到组装出厂,中国能一条龙搞定,美国企业要是搬回去,光找供应商、建厂房就得花好几年,成本更高。

举个例子,浙江一家做小家电的企业,以前给美国品牌代工电热水壶,特朗普加税后,美国品牌想把订单转到越南,结果发现越南的工厂连壶胆的质量都稳定不了,良品率才60%,而中国的工厂能做到99%。

最后,美国品牌还是回来找中国企业合作,只是要求降价,可中国企业也有底线,降价可以,但不能亏本。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成了“冤大头”,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因为关税上涨,美国普通家庭每年要多花800多美元买日常用品。

得克萨斯州的一位退休教师玛丽说:“我孙子喝的中国产奶粉,以前一罐20美元,现在要23美元。我这把年纪,养老金本来就不多,涨价太难受了。”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惹恼了美国的地方政府。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这些经济大州,每年从对华贸易里赚不少钱。

纽约州州长霍布斯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在惩罚纽约的企业和居民,我们要起诉他!”结果,这些州真的联合了5家小企业,一起把特朗普政府告上了法庭。

法院的判决下来后,美国商界一片叫好。美国商会主席多诺霍说:“法院的裁决是对的,总统没有权力单方面加征关税。我们需要的是和中国的公平谈判,而不是这种‘乱挥大棒’的做法。”

对中国来说,这事儿的意义更实在。过去两年,中国一直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主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美国的法院裁决,相当于给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套上了法律的缰绳,他再想随便加税,就得先问问法院答不答应。

更让人欣慰的是,中国的企业在这两年里也没闲着,很多企业早就开始调整供应链,有的把部分生产线搬到东南亚,有的加大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广东一家做电子元件的企业老板说:“以前我们90%的产品都卖给美国,现在美国订单少了,我们就开拓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现在欧洲的客户说,中国产品的质量稳定,价格合理,愿意多下单。”

当然,这场“关税官司”还没完全结束。特朗普团队已经表示要继续上诉到最高法院,但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里有6个是保守派,3个是自由派,能不能翻盘还真不好说。

不过,不管结果如何,有一点已经很清楚:靠加关税搞压制,这条路走不通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中国又一次赌赢了?”其实哪有什么“赌”,中国不过是坚持了自己一贯的原则,遵守国际规则,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公平贸易,美国法院的判决,不过是给这种原则做了个体面的“背书”。

这两天,深圳的陈老板又在联系美国的客户:“关税要是真降了,咱们把之前谈崩的订单再捡回来?”而纽约的玛丽也在期待超市标签变便宜。

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关税风波”,或许该画上个句号了,毕竟,老百姓要的是过好日子,不是打嘴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财经   美国   我方   关税   中国   法院   正式   企业   纽约州   大棒   最高法院   中国企业   玛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