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将改变未来二十年格局、瞄准各地“婆罗门”“天龙人”的斗争已经打响。
前两天,大家手机上应该都收到了一条共同新闻,《求是》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题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文章发布后,全国各部门、各媒体统一转载。这篇仅1200字的短文,标志着针对各地特权的斗争正式启动。
文章的提到要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特别是实现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质量标准等制度的统一。
这让我想起当年某知名品牌打商标官司时,当地竟辩称其Logo上的飞人拿球图案中,飞人手里拿的不是篮球,而是乒乓球拍。
这正是“担心回家后竞争不过当地关系网背后的婆罗门一族”的典型案例。
文章提出要统一市场基础设施,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物流问题的典型表现是:大城市电商能以3元包邮全国,凭借物流优势形成竞争壁垒;而回老家做生意,物流成本可能涨到6元/件,导致经营困难。
文中强调要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明确地方在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规则,杜绝各行其是。
这让我想到房地产黄金时代的案例:许多技术、水平不足的本地小开发商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存活,是因为全国性龙头房企进入当地后根本拿不到地,必须与这些本地小开发商合作。
类似问题还存在于黄沙、土石方生意,学校小卖部、校服、校园餐招标,公交线路设置,以及打印机、饮用水等各类采购中。
这些问题虽广为人知,但具体严重程度外人无从得知。
文章里说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明确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这让人联想到年初某地强制将所有街道招牌(包括蜜雪冰城)统一改为绿色的案例。
这正是“担心回老家发展时,因无关系背景被随意‘修理’,或因不懂酒桌文化、不知如何送礼而受限”的典型写照。
其中,要统一要素资源市场,促进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减少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
用大白话讲,就是要为个人和企业释放更广阔的内陆市场发展空间,避免大家只能在一线大城市“内卷”,这正是资源错配和闲置的表现。
文章还提到要整治低价无序竞争。试想,若企业或消费者想追责某地方纳税大户,往往困难重重,这正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推动地方跳出“一省一市”的小账思维,服务全国整体利益,重视大局影响,算大账。
我深切感受到:我们普通人抱怨的问题,上层早已知晓。为何大城市土地、人力等成本已极高,仍有许多人选择去大城市闯荡?
当问及“为何不愿回老家”时,多数人第一反应并非工资高低,而是“钱以外的障碍”,他们会说:老家无关系、无资源,各类“肥肉”掌握在联姻的“圈子”里。
父亲可能是体制内领导,母亲可能是金融系统领导,叔伯可能涉足当地商业、医疗等领域,人脉与赚钱项目仅限“圈子”内部,普通家庭根本竞争不过。
因此,当《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文全网发布后,我深刻意识到:上层改革的目标正是此处。但改革必然触及既得利益,注定艰难且缓慢。
不可能发一篇文章、下一道指令,各地就“集体换脑子”;前一天还存在的问题,后一天就消失。因此,此次改革先选择十个都市圈作为试点,认为这些区域通过努力有可能达成目标。
讲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何十个都市圈试点中没有山东、陕西?为何又提及“江西经济带”等?对此不必过于急切。
改革过程注定艰巨缓慢,但愿景明确,从十个城市群试点起步,循序渐进,逐步从大城市向小城市铺开。
本质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国家“刀口向内”的自我革新。用官方表述,目标是“破除地方保护,打破市场分割”;用大白话讲,就是破除地方权力保护,向县城“婆罗门”开刀,强力扭转“族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的传统困局。
当特权不再是资源分配的砝码,当每个人在各地发展中都能拥有平等机会,真正实现“凭实力立足,靠奋斗出彩”时,“婆罗门”就会消失,改革也将成功。
#我要上头条##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社会#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