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7月需重点关注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暑假期间还应加强儿童安全监管,健康快乐过夏季。

01

手足口病防控


风险提示:我市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发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勤洗手(肥皂+流动水,搓洗至少20秒),避免与患病共用毛巾、餐具。

2.环境消毒:定期清洁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饮食安全:不喝生水,避免生冷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彻底清洗、消毒。

4.减少感染风险: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疫苗接种: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降低手足口病重症风险。

6.学校防控:落实晨午检、缺勤追踪;发现病例及时隔离,规范开展清洁与消毒;加强卫生宣教。


02

布鲁氏菌病防控

风险提示:我市已进入布鲁氏菌病的高发期,接触羊、牛等牲畜或食用未煮熟牛羊肉、生奶可能感染。


预防措施:


1.养殖户:

(1)职业防护:接羔、清洁圈舍时戴手套、口罩。

(2)环境管理: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人畜分离:家畜要圈养,幼畜不得入室,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养家畜,不与羊羔玩耍。

2. 普通居民:

(1)不喝生奶,现挤的新鲜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饮用。

(2)生熟刀具分开使用。

(3)涮锅、铁板或烧烤时务必熟透。

就医提示:如果经常接触牛羊或吃了未煮熟的牛羊肉或喝未经消毒的生奶数天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暴露史,早诊早治。

0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风险提示:我市已进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期,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蜱虫叮咬风险随之升高,症状包括高热、头晕、头痛、全身瘀点瘀斑、浑身无力、肌肉酸痛,有时出现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1.防护:进入草地、树林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腿塞入鞋袜;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尽量不穿凉鞋或拖鞋;可在裸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避剂(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2.检查:回家后检查衣物、皮肤和宠物是否有蜱虫附着。

3.蜱虫移除:勿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头慢慢施压把蜱拉出。

就医提示:被叮咬后1个月内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暴露史。

04

毒蘑菇中毒

风险提示:6-9月为野生蘑菇生长旺季,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的野生蘑菇中约有50多种有毒,其中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和鹿花菌等4种有剧毒。


预防措施:

1. “四不”原则:

不采、不买、不食、不信民间鉴别法。

2. 中毒处理:

- 立即催吐并携带剩余蘑菇样本就医。

- 警惕“假愈期”,即使症状缓解也需严密观察,谨防发生因未及时就医引发的悲剧。

05

溺水

风险提示:夏季是儿童青少年发生溺水的高发季节。海边、泳池、水塘等均为溺水高风险场所。


预防措施:

1. 有效看护:家长需全程保持一臂距离内看护,避免分心。

2. 安全装备:选择合格且适合孩子体型大小的救生衣,扣好所有扣带,儿童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救生设备。

3. 水域选择:仅在正规游泳场所或开放水域管理区活动,禁止在无人看管的水塘、水渠、江河等非游泳区游泳,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

4. 技能教育:教授孩子泳池游泳和在开放水域游泳的差异,如不均匀的海浪、暗流等。

关键原则: 有效看护是预防溺水的核心,家长务必时刻关注孩子动向,避免分心!

来源:大连疾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育儿   大连   预防措施   风险   提示   游泳   儿童   手足   布鲁氏菌   我市   牲畜   水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