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模范村的烽火记忆

吕沟村抗日模范村纪念碑。

吕沟村红色教育基地内还原抗战场景、展示抗战文物。

一座红色村落,一部抗战史诗。定陶区张湾镇吕沟村,民风淳朴,尚武好义。当年,在抗日救亡运动精神感召下,吕沟村成立党组织,创建抗日武装,广大村民放下锄头拿起武器,义无反顾,奔赴战场,以坚定信仰和满腔热血,浇筑起抗日模范村的伟大丰碑。

满腔热血铸丰碑

滚滚热浪炙烤着大地,定陶区张湾镇吕沟村村头那座抗日模范村纪念碑,在绿荫下巍然矗立。“抗战时期,我们全村毁家纾难,众志成城,无一人投降,无一人当汉奸,以坚定信仰和满腔热血,铸就了这座抗日模范村的丰碑。”8月14日,吕沟村党委副书记吕恒森自豪地说。

抗战时期,吕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抗日模范村。80多年过去了,这里仍留存着部分寨墙、寨壕等抗战遗址。“这里是东寨门旧址,旁边的小水沟便是寨壕。听老人们回忆,1941年,日本侵略者就是从这里攻打吕沟的。”吕恒森介绍道。

时间追溯到600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吕氏祖先迁居至此,因这里沟壑纵横而取名吕沟。经过历代繁衍生息,至抗战时期,吕沟已发展成一个拥有3000余人的大村子。

在吕恒森的陪同下,记者走进吕沟村红色教育基地,迎面看到的是一尊长17.15米的大型浮雕。该浮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最左边展示的是吕沟村寨墙和广大群众奋力支前的情景,体现了军民鱼水情;中间部分呈现的是吕沟大刀会的飒爽英姿,吕沟大刀会在抗战时期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右边是吕沟人民同日伪军战斗的场景,展现了吕沟人民英勇斗争的画面。

“听我祖父说,吕沟的抗日武装是‘七吕团’带起来的。”村内老人吕贞华回忆道。“七吕团”是吕沟最早的一个抗日小队,8名成员中有7人姓吕,因此被称为“七吕团”。早在1938年,吕沟村的吕克明、吕贞志就在东明县参加了八路军。

据吕沟村《吕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时期,吕沟村修筑了一道5米多高的寨墙。寨墙上有垛子,既可以打枪,也可以打土炮。寨门厚实且裹有铁页子,易守难攻。当时吕沟共有东、南、西、北四座大门,每座门上配有6门土炮、10余条步枪。正是凭借这样的防御条件,吕沟很快成为附近的抗日堡垒。

吕沟村的抗日武装,从诞生之日起便带有红色基因。1938年7月,吕沟行政村刘沟村的刘景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吕沟第一位共产党员。1938年,吕沟村成立妇救会。1939年7月,吕沟村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10月创建吕沟村党小组。1941年1月,吕沟村成立抗日小队,2月20日,中共吕沟村支部成立。

吕克明、吕贞志根据上级指示,于1939年回到吕沟村,向村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第一个抗日小队很快成立。一个多月后,抗日小队成员就发展到了28人。之后,这个抗日小队通过“向有枪的财主借,动员群众献,筹钱外出买,从伪军手里夺”等方式,在几个月内就配备了枪支、手榴弹等武器装备。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吕沟村1939年10月成立党小组后,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抗粮抗款等抗日斗争。曾任冀鲁豫三分区副司令员的张耀汉经常带领部队深入吕沟村,发动群众,发展党员,联合大刀会等群众性组织抗击日伪军,把吕沟村的抗日斗争搞得红红火火。

血染吕沟

吕沟村抗日模范村纪念碑和红色教育基地内的文史资料,都用较大篇幅讲述了1941年日本侵略者侵犯吕沟及当地村民英勇抗争的历史。

1941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驻菏日军司令官小松亲自督战,并从菏泽、成武、曹县等地调来日本鬼子400多人,加上伪军300余人,共700余人侵犯吕沟。敌人把八门炮分别架在河南王、杨庄、张府家西头,直对吕沟的北门、东门和南门,形成扇形包围。上午8时许,敌人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吕沟大举进攻。

“那天,刚吃完早饭,我们几个小孩子在村里麦秸垛上玩,突然子弹乱飞。那时候我年龄小,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心里也不害怕。”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村内老人吕建道回忆道,“一棵碗口粗细的柳树被机枪打断了,眼见大街上村民乱跑,我便跟着邻居跑了。”

据幸存者回忆,敌人的炮火十分密集,许多树枝被打断,房子被打塌,寨墙上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痕。在炮火的掩护下,日军和汉奸疯狂地向吕沟村发起进攻。军分区独立团的曹营长见敌人炮火过于猛烈,硬撑下去会吃大亏,便果断命令部队掩护老百姓从西门转移,留下48名大刀会成员断后。到下午5点钟左右,吕沟村的南门首先被攻破。军民见寡不敌众,只好边战边退,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村庄。

日军一进入吕沟村,便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老战士吕贞清曾回忆说,在日军血洗吕沟村后不久,部队首长杨得志、军分区副司令员张耀汉便带领部队来到吕沟村,并在吕沟村被烧毁的吕氏祠堂前召开了群众大会,这极大地鼓舞了吕沟村人民的斗志。短短几天内,就有124人参军,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再次开展起来。

“六百锅米汤”智拔日军据点

在吕沟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抗日故事。结合吕恒森等人的讲述和历史资料,我们大致还原出这个激动人心的过程。

1944年农历九月,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前一年,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独立团配合各区小队拔掉了河南王据点附近的10多个日伪碉堡,仅剩河南王一座孤立的据点。据点里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

吕沟村党支部书记吕恒魁、村长吕西才到军分区向张耀汉司令员请战:“司令员,吕沟同河南王据点斗了5年,请司令员把它交给我们吧。”张耀汉边听边思索,然后说:“好,交给你们可以,但要注意斗争策略。”“请司令员放心,我们一不违反政策,二不造成伤亡,保准平了据点,让您满意。”吕恒魁、吕西才回答道。

第二天下午,4名独立团骑兵战士骑马到河南王炮楼附近的8个村庄转了一圈,向各村村长传达了军分区指示:每个村庄按人口多少准备晚饭。要求各村群众每户准备一锅小米汤,等部队食用。

不到天黑,各村都做好了晚饭,吕沟200锅、杨庄50锅、河南王50锅、金堤集200锅,都集中到了各村的约定地点。

天黑前,吕西才有意把这个情况传到了河南王的日伪军据点里,伪军们闻讯惊恐万状。约半夜时分,据点炮楼突然向四周发射出密集的枪声,伪军还发出虚张声势的吆喝声。接着,100多名伪军和12名鬼子像惊弓之鸟,朝菏泽方向逃去。被鬼子汉奸盘踞5年之久的河南王据点,被吕沟抗战军民用小米稀饭智取了。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周围村庄手拿抓钩、铁锨的群众便涌进了据点大院。说笑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半天功夫,河南王炮楼就被铲平了。吕西才向张耀汉汇报战况,张耀汉兴奋地说:“不用一刀一枪,就赶跑了鬼子,吓走了汉奸,吕沟真不愧为抗日模范村!”

抗战时期,吕沟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历史   烽火   模范   记忆   伪军   据点   抗战时期   河南   司令员   小队   军分区   日军   菏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