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10月8日是传统24节气中的寒露,寒露的到来,意味着深秋的正式启幕,万物开始收敛,偶尔能感受到初冬的寒意。这个节气里的养生需讲究顺应自然,调整身心。四川省中医医院推拿科医生曾孟林表示,寒露养生需记住“三宜”“三吃”。
寒露节气养生的“三宜”就指宜保暖防寒,护住阳气。
寒露之后,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大,人体易受寒邪侵袭。此时,保暖防寒成为首要任务。建议每晚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宜润肺养阴,抵御秋燥。秋季干燥,易伤肺阴,导致干咳、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寒露时节,应多吃具有润肺养阴作用的食物。多喝热水也是缓解秋燥的有效方法。
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寒露之后,运动应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耗损阳气。建议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方式。
在中医养生里,食疗一直都是重要部分。在这个节气里的饮食上就需“三吃”。
吃芝麻,民间自古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佳。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滋阴润肺通便。
吃柿子,民谚说“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柿子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健脾涩肠止泻。柿子上的“柿蒂”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吃冬枣,多吃冬枣可以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还能抗氧化,提高皮肤弹性,让人年轻有活力。
同时,专家还特别推荐了三种穴位保健养生。
弹中指可强心御寒。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操作,也可用拇指指尖反复压按中指指尖(中冲穴)。能够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御寒之力。
摩腹可暖胃通便。早晨醒来后平躺在床,双手用力搓热后交叠放于腹部,用力顺时针揉摩腹部9次,然后逆时针揉摩9次;再次搓热掌心后重叠捂住神阙穴(肚脐眼)3分钟,其间配合深呼吸。可起到温运脾胃、润肠通便之功效,尤其适合于胃寒腹胀、便秘不通者。
摩鼻可宣肺理气。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外缘的中点迎香穴20次。对冷空气过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得到有效缓解。可宣肺理气,尤其适用于患有鼻炎易对冷空气过敏,在秋季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症状者。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