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长期用或有致癌风险?告诉你真相

清晨六点,小区健身广场的仲大爷刚刚结束晨练,拎着菜篮子,习惯性地走进家门洗漱。他打开洗手台抽屉,里面摆着琳琅满目的牙膏——有打着“美白”旗号的,也有主打“草本护理”的,甚至还有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昂贵牙膏”。看着包装上的各种神奇宣传,他忍不住问老伴“你看新闻说有的牙膏竟然会致癌,咱用的这个安全吧?”老伴也满脸疑惑:“现在市面上牙膏种类太多了,谁也说不准啊!”

这一幕,或许正发生在众多人家中。最近网上热议“5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让不少人心头一紧。每天用的牙膏,难道真的藏着健康隐患?长期使用后,是否真的存在致癌风险?其实,关于牙膏的种种传言,一半是真,一半是假。今天,我们不妨把这些看似扑朔迷离的说法彻底梳理清楚,告诉你哪些牙膏真的值得警惕,以及如何科学、安全地选择你的口腔护理好帮手——答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牙膏,真的会致癌吗?专家解析成分真相

很多人以为,牙膏越贵、广告词越“神奇”就越靠谱。其实,牙膏的基本功能始终未变——它就是一种清洁齿面的辅助品。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出,普通牙膏的作用主要是帮助牙刷清除牙菌斑及食物残渣,预防口腔异味。

然而,市面上却出现了各类“高价功效型”牙膏,有的价格甚至高达一两百元。北京消费者协会曾以64种主流牙膏抽样对比,发现无论标榜多高大上的“功效”或溢价,核心清洁力并无本质差别。

但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牙膏含有特定的添加剂或化学物质,这些才是健康警钟应该敲响的地方。正是部分添加剂的潜在风险,催生了“5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的说法。那这些成分究竟有哪些,真的会威胁到日常健康吗?

5类高风险成分,认识并远离它们

网络流传的“黑名单”,其实并不是针对某一品牌,而是指牙膏中某些值得警惕的成分。尤其以下五类

含二氧化钛

二氧化钛常被用于增白。2017年该物质被列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在实验动物中观察到致癌风险。虽然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其会导致人体癌症,但法国等欧盟国家已提出限制建议。长期摄入或吸入大量二氧化钛,理论上有一定风险,应避免长期选用高添加量产品。

含三氯生

这种成分常见于抗菌牙膏中,有研究显示,三氯生可能扰乱肠道微生态、诱发肠道炎症甚至肿瘤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多次发出警告,长期、大量暴露于三氯生环境下的小动物会出现肠道健康变化。尽管争议较大,但专家建议:育龄女性、儿童及老年人应谨慎选择这类牙膏。

含酒精

部分声称清新口气的牙膏,主打“含酒精消毒”,结果却可能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导致黏膜干燥、敏感,加剧口腔不适感。长期使用含酒精牙膏,易诱发口腔溃疡、风疹块及其他慢性损伤

含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一种甜味剂,部分牙膏尤其是香味型、儿童型常见添加。事实上,阿斯巴甜也被国际权威机构定为2B类致癌风险物质。虽然正常剂量使用理论上风险极低,但长期高剂量摄入,尤其是特殊人群(孕妇、慢性病患者),仍建议减少接触。

劣质色素及防腐剂

部分低价劣质牙膏为提升“卖相”,会添加非食用级人工色素或高剂量防腐剂。这些成分长期蓄积,理论上会增加黏膜刺激负担,存在未知隐患。

刷牙行为和风险真正关系在哪里?

看到这里,你可能更迷惑:那是不是只要用了这些成分,刷牙就极度危险?其实,大部分正规品牌和产品都经过严格剂量管控。真正高风险多出现在无证生产、假冒伪劣或者过量添加的牙膏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天然无添加”的中草药牙膏也需要理性甄别。比如,宣传“抗幽门螺杆菌”牙膏,实际上幽门螺杆菌主要在胃内,牙膏无法直接“杀菌治病”,反而因成分复杂更需慎选。

三氯生等添加剂的实际剂量和暴露风险,决定其是否达到健康影响阈值。一项研究提示,牙膏中的三氯生用量远低于对人体致癌的剂量标准。但对于免疫功能偏低或慢性损伤风险人群,长期高频使用的确建议避开。

到底该怎么选,安全实用才是王道

面对五花八门的牙膏,普通家庭到底如何避坑?

务必关注配料表,警惕高风险成分。购买牙膏时,优先选购具有正规生产资质(国妆特字、国妆备字)的产品。不选择配料表排名前列且带有上述五大风险成分的牙膏。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无需追求夸大功效,普通含氟清洁型牙膏即可满足日常需求。如有特殊需要(如敏感、牙龈疾病),建议经口腔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功效型产品。

注重保质期,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长期存放的牙膏,尤其是含防腐剂和复杂成分的产品,最好在三个月内用完。防止因成分降解产物增加健康风险。

定期更换,避免成分过敏和蓄积。建议多种牙膏交替使用,尤其避免含药物(如消炎、抗菌剂)或过度美白成分的单一长期使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口腔灼烧、红斑、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别盲从“药用”与“进口货”。部分进口高价牙膏或中草药牙膏,并不等于更安全更有效。国内外主流大厂产品标准类似,价格差大多在包装、营销等“智商税”上。正规渠道为王。

结语

网上关于牙膏致癌的传言,背后确实有值得关注的成分问题。但只要你选择正规渠道、审查配方、理性购买,大可不必陷入恐慌。口腔健康的核心在于科学刷牙、规律换牙刷、控糖和定期口腔检查,过度迷信某种“神奇”牙膏实不可取。

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新说法、新产品,但保持清醒判断,养成安全习惯,健康就在你我掌控之中。必要时,记得前往正规医院接受医生专业指导。对于特殊群体(孕妇、老人、儿童和口腔疾病者),防范风险成分、选择基础清洁型牙膏才是优选。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有个体差异,本文所述建议大多数人群适用。但如有特殊基础疾病或敏感体质,请务必遵医嘱进行选购和使用。若对牙膏成分及口腔健康仍存疑虑,建议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或咨询专业口腔医生。

健康生活,从小小一支牙膏开始,但健康的关键,还是你每天点滴的选择与用心。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5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长期用或有致癌风险?告诉你真相》.2024.

3.全国爱牙日:牙膏会产生“耐药性”?要经常换?真相是……科普中国.2022.

4.《牙膏选不对也有健康风险?医生:买牙膏看好这几点!》.健康时报.2024.02.27.

5.《5块和25块的牙膏有啥区别?真相可能让你大吃一惊》.生命时报.2017.10.17.

6.《老爸评测|发现生活中看不见的危害》.杭州老爸评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郑小婉.儿童也可用含氟牙膏吗?.中国妇女报.

8.《中草药牙膏是否具有治疗作用的探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9.《牙膏及牙膏成分安全性评述》.中国药理学通报.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养生   牙膏   真相   黑名单   风险   成分   口腔   健康   剂量   正规   建议   产品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