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从学术巅峰到流量常青树,一个经济学家的“不老”传奇


2025年,69岁的郎咸平依然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以“情感博主”身份成为流量担当。抖音179万粉丝、小红书18万粉丝的账号背后,是他讲述家庭琐事的“真诚”人设和售价399元的“人生跃迁思维课”——这门课程已售出1.4万套,总收入超500万元。若将时间倒回1998年,这位42岁的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正以犀利的学术观点奠定“郎监管”的地位。如今,跨越27年,他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从学术权威到争议缠身,再到晚年转型新媒体,始终保持着惊人的韧性。

一、学术巅峰:从“郎旋风”到全民经济导师

1994年,郎咸平移居香港,凭借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的学术背景,迅速成为亚洲公司治理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顶级期刊发表9篇论文,论文总引用率位列全球经济学家第122位,被誉为“华人金融学第一人”。2001年,他预言德隆集团资金链断裂,次年该集团轰然倒塌,使其一战成名,被冠以“郎旋风”之名。此后,他推动的“辩方举证”与“集体诉讼”制度,为中国小股民权益保护开辟新路径,更通过《财经郎闲评》《财经郎眼》等节目,将晦涩的经济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段子,成为全民经济启蒙的“网红鼻祖”。

二、争议漩涡:从“守护神”到信任崩塌

然而,盛名之下暗流涌动。2011年,他卷入与空姐缪洁晶的“人财两空”官司,以婚姻存续期财产处置为由追回两套房产,甚至令对方背负900万债务。这场被媒体戏称为“白睡两年倒赔900万”的闹剧,使其公众形象从“为民请命”滑向“精明算计”。更大的危机来自商业站台:他曾为昆明泛亚交易所背书,称其“比黄金值钱”,结果该平台爆雷致430亿元资金无法兑付,投资者将其视为“帮凶”。学术光环逐渐被争议淹没,节目停播、口碑崩塌,一度沦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三、晚年转型:流量密码与“人生导师”人设

面对舆论反噬,郎咸平展现出惊人的韧性。2024年底,他转战自媒体,初期延续财经分析路线,却因敏感内容屡遭下架。随后,他敏锐捕捉到情感赛道的流量红利,将家庭隐私化作素材:吐槽小30岁妻子的“拳脚相加”、控诉母亲蜜月期睡在夫妻中间、揭露儿子“骗走”2000万等戏剧化情节,迅速引发热议。他以“三段婚姻血泪史”包装人生哲理,用“放软身段”“真诚不欺”等鸡汤金句收割年轻群体,甚至将争议经历转化为课程卖点——这种“自黑式营销”,既规避了政策风险,又重塑了“接地气”形象。

四、不老的密码:争议与流量的共生法则

郎咸平的“常青”背后,暗合新媒体时代的生存逻辑:

1.话题制造机:从学术炮轰到家庭狗血,他始终深谙“冲突即流量”的法则,即便负面舆情也能转化为关注度;

2. 人设迭代力:从“权威学者”到“怨夫导师”,他不断撕掉旧标签,在争议中寻找新定位;

3. 商业敏锐度:无论是90年代推广股民权益制度,还是晚年售卖“思维课”,他总能将知识变现玩得风生水起。

如今,这位古稀之年的经济学家,依然以“不像七十岁”的旺盛精力活跃在镜头前。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体的沉浮录,更折射出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经济生态与舆论场的变迁——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争议或许才是最长效的“保鲜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经济学家   流量   学术   财经   常青树   韧性   晚年   巅峰   导师   家庭   传奇   媒体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