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一季度GDP增长5.5%,跑赢全国、全省增速,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开创近年来的最好开局。这份“开门红”的底气,源于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工业经济稳舵护航,制造业“当家作主”挺起发展脊梁,持续为区域经济、产业链升级、产业体系优化注入澎湃动能。
肇庆小鹏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总装车间。记者 刘春林 摄
增速彰显厚实“家底”
统计显示,工业发展对肇庆GDP增长作用明显,“两新一电”取得从30%至7%不等的增长,龙头企业和百强企业凸显核心支撑作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6%,比全省平均增速(3.9%)高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税收同比增长15.9%。
这得益于肇庆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集中资源开展“筑巢行动”建设高质量园区、火力全开赴全国“引凤”、市领导挂帅攻坚项目“大会战”、营商沃土深耕“企业至上”理念——日积月累之功让木成林,溪成河。
四个角度看发展韧性
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经营主体比例均逐年攀升。去年和今年新入库企业在一季度的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33.1%。同时,全市制造业招商项目同比增长超8%,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形成滚动发展态势。
从发展质量看,制造业集聚让创新生态加快构建。譬如小鹏汽车带动本地汽配行业加快转型,并联合本地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炎龙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和大喆电化学储能生产基地项目齐聚肇庆高新区,将与瑞庆时代共同打造世界级储能电池生产集成及应用集群示范。
从产业生态看,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发挥乘数效应,互补填充上下游产业链。一季度我市引进智能机器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7个,还成功签约人工智能、泛半导体装备等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可证明企业对肇庆产业生态的肯定。
还需看到的是,产业集群加快企业成长,提高了全市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7.8%,开拓新兴市场成效显著,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超40%,创下新高。新型储能和跨境电商深化物流配送合作,新技术、新模式在肇庆落地。
东部城区最能感受到制造业带来的动能支撑,比如鼎湖区、肇庆新区牢牢抓住“制造业当家”的主线,实现规上工业迅速扩大,一季度增长12.2%,大型产业集聚区在去年实现工业投资等“4个100”,今年一季度的制造业落地规模领跑全市。肇庆高新区的住宿业在一季度实现22%的稳健增长,第二产业大大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西北板块也不甘人后,其中德庆县通过持续释放制造业动能,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带动GDP增长5.8%。
为企业跑市场找对接
肇庆的制造业“家底”不断做厚,第二产业占“总盘子”的比例超过四成。但制造业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工业增长始终稳中存压。制造业的发展还是一场“大合唱”,需要政银企协同,互为支撑。
在24日举行的市委财经委会议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服务好企业”不要仅仅停留在送政策,保供地等方面,更要用心帮企业“跑市场,找对接”。
展望2025年全年,挑战不容小觑,然而全国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企业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激励中国企业前行,肇庆的前路也如此。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洁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