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夜的月,是不同的。

它不像平素那样,清冷地、孤高地悬在天际,如同一枚银亮的硬币。今夜的月,是丰腴的、圆融的,像一块被时光温柔打磨的羊脂白玉,温润地散发着辉光。那光也不刺眼,是醇厚的,蜜一般的澄黄,从深邃的碧海青天里流淌下来,淌过梧桐的阔叶,淌过楼宇的屋檐,最终在每个人的心上,聚成一池晃动的、明亮的乡愁。

院子里,那张小小的石桌上,早已摆好了各式的月饼、石榴和柚子。月饼的油光在月光下闪着诱人的色泽,像是把一轮轮小月亮收拢在了方寸之间。母亲小心地将最大的一个月饼切成几瓣,莲蓉的甜香与咸蛋黄的油润气息便丝丝缕缕地散开,这是中秋最熟悉、最踏实的味道。

我捧着那一角月饼,却忽然想起了很远很远的童年。在故乡的老屋里,没有这般精致的广式月饼。祖母总会亲手做那酥皮的老式月饼,馅是简单的冰糖青红丝,咬下去,酥皮簌簌地落,甜得有些笨拙,却无比真切。我们孩子们便提着纸糊的灯笼,在巷弄里疯跑,那灯笼里蜡烛的光晕,与天上的月光、屋里的灯光交织在一起,便是整个童年对“团圆”的全部理解。

如今,灯笼换成了电子的,会唱歌,会闪光,却似乎少了那份摇曳生姿的温度。身边的人,也有的远在千里之外,只能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共赏这“天涯共此时”的月色。时代在变,过节的方式在变,但那份被这轮明月所牵动的情思,却亘古未变。

这轮月,它照过李白的酒杯,于是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怅惘;它照过苏轼的离合,于是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千百年来的今夜,无数的人都曾如我一般,停下奔波的脚步,举头仰望。征战边塞的士卒望着它,思忖家中的稻谷是否已收;宦游在外的士人望着它,惦记父母的身体是否安康;深闺的思妇望着它,计算着良人的归期。这一轮明月,是中国人心灵史上最浩大、最共情的一页,它不言不语,却承载了所有悲欢离合的重量。

月光静静地流泻着,将万物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我看着父母在月光下渐渐斑白的鬓角,心中蓦地升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团圆,不仅是空间上的相聚,更是时间里的珍惜。我们拼命地想抓住些什么,却像试图握住月光一样,只能感觉它从指缝间温柔又无情地溜走。

然而,也正是这永恒的流逝,教会了我们“珍惜”二字的含义。正因为知道月有阴晴圆缺,此刻的圆满才显得如此珍贵;正因为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此刻的相聚才值得用心守护。

夜渐深了,风里有了凉意。天上的月,依旧圆满得没有一丝缺憾。我回到书房,让那清辉铺满书桌。远方的朋友,或许也正看着这同一轮月吧。我们无需多言,这月光,便是最古老、也最真诚的问候。

今夜,愿每一个仰望的人,心中都有一轮圆满的月亮。即便身在旅途,未能归家,但只要抬头,光就在那里——它穿越了千古,抚慰着今宵。

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美文   古人   月饼   月光   今夜   灯笼   明月   举头   圆满   月亮   但愿人长久   婵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