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会爸妈“组团”问计,有老师被追问到晚上十点,家长们最关心这些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程锋 张婷

高三“一模”成绩出炉,距离浙江2026年1月选考和学考(以下简称“首考”)不到50天,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杭城多所高中组织召开了家长会。

“孩子的分数,能匹配什么水平的高校?”

“一模的400分,跟首考的400分是一个概念吗?”

老师发现,这场家长会,家长们都特别积极,带着满满的问题而来,聊到晚上快10点钟才结束。好多家庭还是父母齐上阵,为了节约时间,有的一个听学校安排的讲座,一个找班级老师聊细节,分工合作。

家长们这么上心,都是为了帮助孩子理清思路,找准定位。

长河高级中学组织高三家长会

家长会爸妈“组团”来问计

关心成绩+请教策略

杭州第二中学的高三年级家长会在上周举行。安排在这个时间点,学校也是有所考虑——高三“一模”结束,面对这份模拟高考的成绩,家长和学生都有一些疑虑: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大学?即将到来的首考“实战”,家长更关心,哪些学科还有提分空间?

对于浙江的高考政策,很多家长了然于胸,称得上半个教育专家,很多提问都很有针对性。有家长关心首考的策略问题,比如孩子有门功课不好,能不能先放掉?几门选考的科目要不要齐头并进?

杭二中高三班主任周育卯老师观察,相比以前的家长会,大多是让家长了解学校进度、感受学校氛围为主,这次家长会,家长们都很重视、用心,很多是爸爸妈妈一起来。

“这次家长会,一方面是‘一模’后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是首考前的动员,还是很关键的。”周老师说,家长们关心的重点,是“一模”的绝对分数和赋分排名,“有的不仅关心个人排名,还要了解学校在整个杭州市的情况,以此来推断孩子所处的层次。可见家长是做了功课的。”

另外,不少家长也咨询了首考的策略问题。

“我的态度是,再怎么重视首考也不为过。首考就是高考,考好了对6月高考肯定是能带来正面影响的。”周老师说,对于这场考试,学校层面也非常重视,已经做出了考前的一些调整,让学生能投入更多时间到首考学科上来,“个人也是一样的,要以应对高考的状态去应对首考。”

关于家长们关心的策略,周老师则建议全力以赴,不要过早做出选择。

周老师坦言,三门选考科目是赋分制,是相对位置的名次排列,与真实的卷面成绩有所不同。往年就有这样的例子,学生认为的强势科目,最后赋分没有那么高,反而觉得发挥不好的科目,有出乎意料的高分。“涉及到每个人对试卷的适应度问题,说白了可能就是一道选择题,决定了相对位置的不同。所以只有全力以赴、全面准备,才有可能‘东边不亮西边亮’。”

“三位一体”受重视

提高分数是关键

随着多元招生越来越普及,高校“三位一体”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这一点,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兼班主任戴越舟老师深有感触。

长河高中高三家长会也在上周举行,戴老师发现,除了浙大“三位一体”的吸引力外,很多家长关注省属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

“要冲浙大‘三位一体’的同学,关注的是英语和三门选考科目的首考分,能不能够得到浙大的入围线。省属高校的‘三位一体’,涉及的是学考有几个A。现在家长们心里没底,跟开盲盒一样,不知道今年每所学校的报名要求会有哪些变化。”戴老师直言,随着一些专业成为热门,一些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报名条件中的学考A率要求也在提高,有的甚至提高到了6A、7A,“家长的问题很具体,学考的A从哪里来?哪些是孩子的优势学科?我们也专门请来专家,为家长答疑解惑,减少大家的焦虑。”

戴老师也反复跟家长强调,无论怎么变化,分数才是第一位的,“多元升学的机会,也是建立在一个好分数的前提之下。”

在家长会上,对于如何提高单科成绩,家长们也追着各个学科的老师深入请教。

杭二中的周育卯老师教物理,有的学生“一模”物理考得不太理想,家长有点焦虑,询问应该从哪里开始补漏洞。

对于班里的每位学生,周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跟家长一起寻找孩子的薄弱点,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他发现,有的孩子主观大题几乎全对,前面选择题却错了5个。

“前面的题目涉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说明基础没有抓牢。”周老师说,一些能力强的学生,会陷入一个误区,做题抛开教材盲目练习,难题会解基础反而不扎实,“现在高考的命题方向是围绕教材,从最原始的概念、规律出发,转变为情境下的题目,建议学生还是要回归教材,这一点对任何学科都适用。”

学习的事交给老师

家长做好后勤保障

杭二中高三班主任黄科老师回忆,家长会当天,自己接待家长到近晚上10点。面对“一模”成绩和即将到来的首考,能看出部分家长的焦虑。

“有的家长会问,只有一个多月还来不来得及,其实一切皆有可能,这个时候更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黄老师也向家长提出了希望,学生、家长、老师能达成信任合作,“学习上的事还是交给老师,老师肯定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家长还是要让孩子跟着学校和老师的步调走,形成三方的合力。”

他也建议家长对孩子设定合理的期望值。“到这个关头,孩子本身压力已经挺大了,家长不要把焦虑传染给孩子,而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多理解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分摊压力。”

作为班主任,周育卯老师也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在他看来,跟牢学校的节奏,就是最好的节奏。家长不要过度干预。

“有些家长是在旁边租房子陪读的,我希望他们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心,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周老师说,后勤保障工作其实是细化在日常里的,“比如秋冬交接,考虑带孩子去打个流感疫苗;每天关心一下天气预报,及时给孩子增添衣物;或者安排一点美食,进行食疗等等。”

对此,已经当了20多年班主任的戴越舟老师也深表认同。

“学科性的问题反而没那么复杂,班主任想跟家长强调的,还是要关心孩子的情绪问题。”戴老师说,一场家长会,倾听班主任和学科老师的建议,让家长找到了方向感,接下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操作,“对于家长来说,就是带着焦虑而来,怀着愉悦的心情离开。”

接下来,高三家长还可以关心这些事——

2026年1月选考和学考定于1月6日~8日举行,考试之后,家长和学生还有一些重点需要关注。

首先是首考成绩出炉后的“放科”问题。

周育卯老师直言,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来决定。

比如头部拔尖学生,没有竞赛背景但想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北的,数学、物理、化学都是强基要考的科目,首考后还不能放科,要有侧重的结合高考难题和竞赛初赛的内容来准备。

中部学生,首考发挥得不错,可以考虑放掉其中几门,争取6月上考场不要做“六边形战士”。

普通学生,要果断放科,拿出更多精力来准备更拉分的语文、数学等学科。

不过周老师说,每所学校、每位学生的定位不同,策略也会有差别,宗旨是要争取高考总分效益的最大化。

另外是家长关注的“三位一体”招生。

老师们介绍,按照往年,浙江大学的“三位一体”招生文件预计在5月份公布;省属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文件一般会在春节期间发布,家长可以及时关注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育儿   家长会   晚上   老师   高三   家长   孩子   学生   学校   学科   班主任   科目   成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