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早安呀
今天正式出伏
长达30天的三伏天终于画上了句点
一年之中暑气最盛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但要提醒大家
未来一周
高温依旧控场
强对流天气仍需警惕
闷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出伏”到秋分
(今年秋分为9月23日)
气候逐渐干燥
昼夜温差加大,气温忽冷忽热
对身体的养护尤为重要
一方面,“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很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另一方面,“出伏”到秋分的这一个多月,是一年中气温波动较大、较频繁的时候,可能中午还需要开空调降温,凌晨睡觉就需要盖被子保暖了,身体就怕“一冷一热”。
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心脑血管,这段时间中风、心梗、脑梗发生率比较高,所以增强养生防病意识很重要。
出伏后要特别注意
防“秋老虎”咬人
防秋燥伤人
防秋乏找人
“秋老虎”我们熟啊
指出伏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
持续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
整体上气温较高,比较闷热
而“秋燥”是出伏后随着天气逐渐干燥
而常出现的
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咳嗽等症状
此外
人的身体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后
此时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
容易产生疲惫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那么出伏后如何修养呢?
常记这几点
↓↓↓
吃得润一点
心情好一点
喝水多一点
睡得早一点
穿得暖一点
通风勤一点
预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
减缓秋乏,睡眠要充足
早晚温差大,出门记得带件外套
过去的三伏
有高温和热浪的洗礼
但也让我们积蓄了许多能量和热量
逐渐走向丰硕和成熟
人生也是这样
无论曾经经历了什么
时光总在流转
生命的厚度在不断增加
我们总会有新的风景和故事
祝我们都能好在这个秋天呀~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