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大爷今年72岁,住在北方小城的老旧居民楼里。

前些天一场冷空气突袭,他像往年一样没怎么添衣,夜里还开着窗通风,结果第二天一早,家人发现他倒在了卫生间——心梗突发,送医抢救,虽保住性命,却落下后遗症。
“每年立冬后,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
协和医院心内科李医生坦言:“尤其65岁以上人群,如果不注意保暖与生活规律,寒冷就可能成为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冬天如此“致命”?我们又该如何度过这个“生死关”?今天是立冬,医生提醒:牢记这4点,关键时刻或能保命!
很多人以为冷只是“不舒服”,却忽视了它对身体的隐性杀伤。
冷空气刺激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血压飙升。在冬季,气温每降低1℃,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便会攀升2%。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项研究指出,老年人冬季猝死率比夏季高41%,主要集中在清晨和夜间——这两个时间段,室内温度低,血压波动剧烈,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寒冷还会降低免疫力,让病毒更“嚣张”。低温会抑制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使流感、支原体、冠状病毒等更容易入侵。
每年冬春季,都是老年人肺炎住院高峰期。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肺炎住院率冬季提升至全年均值的2.3倍。

此外,寒冷天气影响睡眠质量、加剧抑郁情绪,也容易诱发焦虑、孤独、失眠等心理问题。生理、免疫、心理多重夹击,寒冬无疑成为老年人一年中最脆弱的阶段。
很多突发疾病,其实并非毫无征兆。立冬过后,把握4个关键点,也许能帮家中老人“闯过冬天这关”。
第一,保暖不止穿衣,重点是“护这3处”
很多老人“冻惯了”,不爱穿秋裤、围围巾。其实,保暖的关键是头、颈、足。

第二,起夜防寒+厕所保温,避免“猝死陷阱”
冬季老人夜间起夜频繁,骤然接触冷空气极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第三,饮食不过凉,养脾护阳是核心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人体阳气潜藏,应以温补为主。
第四,适当运动不能停,户外建议在这段时间
冬天阳光好时,适当运动可提升免疫力、改善血压。

很多人担心冬天出事,其实问题常源于忽视和麻痹。
“不是天气太冷,是你太大意。”医生坦言,若能把握立冬后关键阶段——做好保暖、规律作息、注意饮食、科学运动,大部分冬季猝死、感染、慢病加重,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从今天开始,别等感冒发烧了才穿秋裤,别等头晕胸闷了才查心电图。

照顾好家中老人,从温度计、保温杯、热水袋这些小物件开始,也是一种深藏于生活的“护命之道”。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共识:中老年人冬季健康管理指南》
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冬季气温变化对老年心血管风险影响研究》
4.《国家卫健委2023年冬季健康监测简报》
5.《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大讲堂:如何科学防寒保命》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