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这人,四川军阀里响当当的大人物,1890年7月1日生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一个穷苦农家。家里条件不好,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操碎了心。他10岁那年,父亲为了让他学门手艺,把他送到镇上裁缝周师傅的铺子里当学徒。
周师傅看他老实又有点头脑,就收了他,教他裁缝手艺。几年下来,刘湘手艺学得不错,还跟周师傅的独女周氏混熟了。后来周师傅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就把她托付给了刘湘。刘湘一口答应,1909年周师傅去世后,他跟周氏结了婚。婚后日子过得苦但也踏实,周氏在家操持家务,伺候公婆,刘湘则一边干活一边琢磨着更大的出路。
1908年,刘湘考进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从此走上军旅路子。他天生有军事脑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被编进第十七镇当排长和队官。1913年在讨袁战争里守泸州立了功,升了团长。1916年护国战争,他在泸州纳溪战役里挡住敌人,袁世凯给了他陆军少将衔,还升了旅长。
1918年当上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1919年被推成川军总司令,算是正式挤进了四川军阀的顶层圈子。1920年代,四川军阀打得乱七八糟,他以合川为窝,管着永川、荣昌等七个县,一边扩军一边办军官传习所,自己当所长,培养了一帮忠心的手下。
1920年他帮熊克武赶走云南军阀唐继尧,战后当了重庆镇守使。1921年升成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但跟熊克武闹翻,1922年暂时下了台。1923年他靠着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支持,打败熊克武,又爬了回来。
刘湘野心不小,1927年国民政府给了他第二十一军军长的位子,掌控重庆。1931年他跟堂叔刘文辉干了一仗,史称“二刘之战”,靠着蒋介石撑腰,1933年打赢了,成了四川“剿总”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把四川彻底攥在手里,人称“四川王”。1935年他正式当上四川省政府主席,算是事业顶峰。
这时候,刘湘已经功成名就,决定把老母亲乐氏和妻子周氏还有几个孩子接到成都一起过日子。1935年1月,他带了几个副官,从重庆出发,回大邑县安仁镇接人。他那时候在四川的地位稳得很,带着人马回老家,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意思。安仁镇是他的根,刘氏老宅还在那儿,乐氏和周氏这些年一直守着老家。他回去的时候,乐氏看着儿子混得这么好,心里挺得意,但周氏还是那个老样子,没啥文化,穿着朴素,长相也普普通通,跟刘湘如今的身份比起来,确实有点不搭调。
乐氏这人,眼光高,看不惯周氏的出身和模样。她在老宅住了几天,听副官们聊起成都官场那些太太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谈吐讲究,心里就更不平衡了。她觉得刘湘现在是四川的大人物,媳妇得有个配得上他的样子,周氏这乡下女子的做派,实在拿不出手。于是她私下找刘湘说,这媳妇不合适,干脆休了,另娶个有文化、有背景的名门闺秀,既能帮他在官场上撑场面,也更符合他现在的身份。刘湘一听就火了,他跟周氏是从苦日子一起熬过来的,周氏这些年在家撑着,给了他闯荡的后盾,休妻这事他想都没想过,直接回绝了老娘。
乐氏没死心,又去找刘湘的堂弟刘文彩合计,想让刘文彩劝劝他。刘文彩是个聪明人,表面答应,转头就把这事告诉了刘湘。刘湘听了也没多生气,反倒笑了,他知道母亲是老脑筋,想给自己好,但这事没得商量。他跟刘文彩说了几句,刘文彩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刘文彩找了个机会,带乐氏去看周氏干活,趁机说周氏其实也有她的好,贤惠能干,是刘家的福气。乐氏慢慢也就没那么坚持了,态度缓和下来,多少给了周氏点尊重。这事就算过去了。
刘湘带着母亲、妻子和孩子在老宅待了几天,把家务事安排好,就一起去了成都。1935年2月,他们搬进成都城南一所大宅子,开始了新生活。周氏到成都后,看到那些官太太们的生活,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世界,心里有点自卑。她觉得自己没文化,不懂城里规矩,怕给刘湘丢脸,甚至主动提出回安仁种田,让刘湘另娶个有见识的女人。刘湘没同意,他觉得周氏的实在和贤惠比什么都强,安慰她别多想,还找了几个丫鬟帮她适应城里生活。周氏慢慢学了点新东西,能穿上简单的旗袍,偶尔也在家里宴会上露个面。
不过周氏还是觉得自己跟不上,有次听人背后议论她出身低,心里更慌了。她有个表妹,长得不错,就想着让她嫁给刘湘做妾,分担点压力。她把表妹带到刘湘书房,自己跑了。刘湘一看就知道咋回事,没动歪心思,把表妹安排到别的屋子歇着,自己连夜处理公务。第二天周氏一看啥事没发生,感动得不行,从此再没提过这种想法,安心在家管事。
刘湘跟周氏一共生了三儿一女:刘世英、刘世哲、刘继荫和刘维文。孩子们在成都读书,长大后各有出路。1937年抗战爆发,刘湘当了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带病领川军出去打仗。他在南京保卫战里指挥得还行,但身体早就垮了。1938年1月20日,他因胃癌在汉口去世,才47岁。他死后,成都老百姓自发送葬,周氏情绪激动,要求给两个儿子追军衔,还修了个大陵墓。国民政府给了刘湘陆军一级上将的称号,在成都建了刘湘陵园。
刘湘走后,周氏接手家里的事。她脑子活,投资地产和粮食买卖,攒了不少钱。1949年她带刘继荫和刘维文去了香港,后来又搬到文莱。1971年她在文莱去世,80多岁。刘继荫后来在美国做生意,刘维文在香港安家,他们的后代把刘家故事传了下去。
这事说白了,刘湘是个念旧情的人,母亲乐氏嫌周氏配不上他,劝他休妻,他硬是没干。周氏出身低,没啥花头,但实打实跟他过了苦日子,刘湘看重这点。乐氏是老一辈想法,觉得儿子大了得有个体面媳妇,可刘湘不吃这套。他跟周氏的感情不是靠外在撑起来的,是真刀真枪熬出来的。母亲那点意见,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刘湘这人,既能在外打天下,也能在家守住本心,不容易。
再说乐氏,她劝休妻也不是啥坏心,就是觉得儿子地位高了,家里得跟上趟。她那年代的人,眼光就这样,讲究门当户对,觉得周氏寒碜了刘家的脸。但她也不是死磕到底,见刘湘态度硬,多少也松了口,没把事闹大。搁现在看,她这想法挺封建,可那时候稀松平常。
周氏这边,没文化是真,但人踏实。刘湘在外拼,她在家扛,公婆也伺候得没话说。她后来愿意让出位置,甚至想找表妹顶上,不是她软弱,是真觉得自己不够格,怕拖后腿。这种人,放到今天可能不起眼,但在乱世里,能守住家,比啥都强。
刘湘回老家接人这事,表面看是家务事,背后是他的性格。他不是那种发达了就翻脸的人,周氏对他来说不是摆设,是根基。母亲乐氏看不上周氏,劝他换人,他没听,说明他有自己的主意。这一家子,从安仁到成都,再到后来各奔东西,折腾半辈子,其实挺接地气的。没啥传奇色彩,就是普通人碰上了大时代,各有各的坚持罢了。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