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母女拍杂志被嘲,网友追问弃养双胞胎去向,春晚至今后悔请她

近日,著名演员陈冲携小女儿许文珊合体登上时尚杂志封面。

照片中,年过六旬的陈冲依旧风采不减,而女儿许文珊,则以一张“高级脸”亮相,颇有进军演艺圈之势。

然而,这场本该是温馨的母女档宣传,却意外地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嘲。

不少网友质问她,那对曾被陈冲领养,又“转让”的双胞胎女孩,如今究竟怎样了?

双胞胎女孩疑似被弃养

陈冲身上的诸多争议中,最核心、也最令公众无法释怀的,莫过于她“弃养”双胞胎女婴的事件。

这件事如同一道深刻的疤痕,刻在了她的形象之上。

1998年,当时已与第二任丈夫彼得结婚多年的陈冲。

因一直未能生育,且被医生诊断怀孕困难,夫妻俩便决定从中国领养孩子。

他们最终在广西南宁的一家福利院,选择了一对尚在襁褓中的双胞胎女婴。

当时的场景充满了温情与希望,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找到了一个优渥的归宿而感动落泪。

当地民政部门的领导,甚至赠送了珍珠项链作为美好的祝福。

然而,这对女孩并未过过幸福生活。

就在陈冲办完领养手续,准备将两个孩子带回美国之际,她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却为两个养女未来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

起初,陈冲在面对媒体时信誓旦旦地承诺,会对三个女儿一视同仁。

她也确实在一段时间里,高调地带着两个养女出席活动,展现着一个充满爱心的母亲形象。

但随着她的大女儿、乃至几年后二女儿的相继出生,人们敏锐地发现,那对双胞胎养女从她的生活中悄然消失了。

在公众的持续追问下,陈冲的经纪人给出的解释是:

因为陈冲没有足够的精力同时照顾四个孩子,已经将她们“转让”给了一对经济条件优越的纽约夫妇。

这个轻飘飘的“转让”一词,瞬间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孩子不是物品,更不是可以随意送人的宠物,一个已经建立起情感连接的家庭,怎能如此轻易地被拆散?



更令人震惊的是,多年后陈冲在接受采访时,竟直接否认了领养的事实。

她声称自己“从未真正领养过”,只是在经济上资助了“熟人的熟人”的孩子。

这一说法,与南宁福利院和民政局的官方记录——两个孩子是孤儿,且领养手续全程录像——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这种前后不一的说辞和对事实的公然否认,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加深了公众对她人品的质疑。

根据中国的《收养法》,合法的收养关系视同亲生,不允许随意“转让”或“弃养”。

陈冲的行为,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都存在着巨大的瑕疵。

从此,“弃养”成了她身上最沉重的标签。每当她在社交媒体上骄傲地分享自己亲生女儿的成就。

大女儿从哈佛毕业,小女儿进入演艺圈。

可是,对于这样的行为,评论区总会被同一个问题刷屏:“那两个被你抛弃的女儿呢?”

可随着陈冲的支支吾吾,越来越多网友对她感到厌烦。

更别说,早年陈冲在春晚上的自傲发言,也让全国观众对她厌恶不已,就连导演也偷哭到想轻生。

春晚上发言引争议

在“弃养”事件之前,陈冲早已因为另一桩“祸从口出”的事件,在中国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

那是在1985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一个至今仍让当年的导演组感到后悔的决定,便是邀请了她。

当时的陈冲,早已凭借电影《小花》成为家喻户晓的百花奖影后,但在事业巅峰期,她却选择了远赴美国留学。

1985年,她回国探亲,春晚导演黄一鹤认为,邀请这位在海外的当红明星来给全国人民拜年,会是一个亮点。

然而,这个看似锦上添花的环节,却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播出事故。

当晚,身着红衣的陈冲登上舞台,面对亿万观众,她微笑着说道:“我旅居美国三年,本来不打算回来,但今年是牛年,我也是属牛的。

我算了一卦,按你们中国人的习惯,系了红腰带……”

就是这句“你们中国人”,如同一根针,瞬间刺痛了电视机前所有观众的神经。

在那个年代,国人的民族情感尤为细腻和敏感。

“你们中国人”这五个字,被普遍解读为一种刻意的身份切割,仿佛她已然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将自己与生于斯长于斯的同胞划清了界限。

这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疏离感和优越感,在那个万众同欢的除夕之夜,显得格外刺耳。

节目播出后,央视收到了堆积如山的投诉信件,批评电话几乎打爆了热线。

这场风波给总导演黄一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后来在采访中坦言,当时“心里就像吃了屎一样,不想活了”。

最终,央视不得不在《新闻联播》中就此事向全国观众公开道歉,才算了结此事。

多年后,陈冲在自传《猫鱼》中澄清,自己从未说过“你们中国人”这样的话。

但无论真相如何,这次事件都成为了她与国内观众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它与后来的“弃养”事件一起,共同塑造了陈冲在许多国人心中的复杂形象:

一个在艺术上极具天赋、成就非凡的演员,但在个人品德和家国情怀上,却屡屡失分。

从春晚的失言,到“转让”养女的冷漠,再到如今带着女儿出道却遭遇群嘲,陈观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争议。

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绝非一句空话。

艺术上的成就固然值得尊重,但人性的光辉与道德的坚守,才是赢得长久敬意的基石。

当网友针对她和她的女儿时,网友的追问其实是在提醒她,有些责任,是终其一生都无法逃避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娱乐   双胞胎   母女   去向   后悔   杂志   网友   养女   观众   女儿   公众   福利院   事件   中国人   孩子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