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9月15日,“数智文遗陕西行”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探寻在数字科技赋能下,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科技革新。
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陕西考古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与前瞻性的视野,重新定义了现代文博体验。它不仅是珍贵文物的保管所,更是一座运用数字技术激活古老文明,搭建公众与考古深度对话的桥梁。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各常设展厅,巧妙地融入了多种数字化交互设施,显著提升了文物信息的可读性与公众的理解深度。尤其在对复杂工艺文物的阐释上,数字化屏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展示青铜器模拟清理的电子交互屏幕前,通过精心制作的三维动画,馆区将青铜器模拟清理的每一步以可视化形式生动呈现,使观众直观理解工匠的智慧与艰辛。
观众参观“华彩出尘 素壁生辉”壁画展厅数字展示屏
同样,在“华彩出尘 素壁生辉”壁画展厅,该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感知的视觉语言。这些数字化阐释手段,有效打破了观众与古老工艺之间的认知壁垒,将静态的观赏升华为动态的、参与式的文化学习。
而博物馆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莫过于位于文保科技展厅的“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这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展厅,而是一个高度还原、功能集成的尖端科技平台。它直观展示了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可直达考古发掘第一线的移动车辆平台。其内部集成了环境监测系统、小型数字化勘查设备,如三维激光扫描仪、高光谱成像仪,应急处理工作台等。
通过展厅内的数字化展陈,观众可以感受到考古学家在发掘现场发现脆弱文物时,如何工作,留存文物出土瞬间的信息。如何监测坑内的温湿度、光照等微环境数据,为科学提取与保护决策提供实时依据。这些展示,生动阐释现代考古工作已从传统的“手铲发掘”跃升为多学科协作、科技深度赋能的“实验室考古”,极大地提升了考古工作的科学性、精准度和文物安全系数。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更深远立意,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模糊时空界限,引导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发现之旅”的参与者。博物馆敏锐地捕捉到公众对考古发掘过程本身的好奇与向往,并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满足这一需求。在展厅中,通过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沙盘等,使观众得以“走进”一个虚拟的考古探方,仿佛手持虚拟手铲,层层清理堆积,亲身体验发现“文物”时的激动瞬间。这种沉浸式、游戏化的叙事方式,不仅极具趣味性,更深刻地传达了一个核心观念,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艺术形态,更在于它所处的考古背景信息以及它所承载的人类行为与历史叙事。数字技术在此成为了最强有力的故事讲述者,让深邃的历史文化变得可感、可触、可理解。
陕西考古博物馆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实践,成功构建了一个既严谨科学又生动有趣的现代文博空间。从助力理解文物制作的交互屏幕,到代表前沿保护理念的移动实验室,再到开创性的沉浸式考古体验,数字技术如同一条金线,串起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阐释与公众教育的全链条。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跨越千年,与中华文明进行一场深度对话,真切感受到考古学不仅仅是发现“物”的学问,更是探寻“人”及其灿烂文化的伟大事业。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