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把尿”正在蔓延,很多家长以为对娃好,殊不知正在坑娃

凌晨三点,小雅被儿子牛牛的哭声拽醒。借着手机光一看,小家伙正蜷在尿不湿里蹬腿,裤腿湿了一大片,这已经是这周第3次尿床了。

自从婆婆来帮忙带娃,每天睡前雷打不动要把牛牛架在腿上“把尿”,说这样能省纸尿裤,还能练规矩。

可原来从不尿床的孩子,现在不光夜夜哭醒,白天把尿时还攥着拳头使劲,小脸憋得通红,半天挤不出几滴。

小区遛弯时一聊,好几个宝妈都点头:“我们家也这样!”

有的说奶奶定闹钟半夜把尿,孩子迷迷糊糊哭到天亮;

有的说出门前必须把出尿才让走,孩子在商场突然尿裤子,自己站在那儿直发抖。

大家都以为这是“科学带娃”,直到社区医生来讲座,才知道这所谓的“新型把尿”,其实是在悄悄伤害孩子。

啥是“新型把尿”?了解一下

简单说就是“人肉闹钟式排尿”:不管孩子有没有尿意,到点就扒裤子抱到马桶上,嘴里还得嘘嘘伴奏。

老一辈喜欢睡前把、出门前把、喝奶后把,美其名曰预防尿床、培养规律。

和传统把尿比,它打着科学育儿的旗号:不用尿布省钱、减少红屁股、让孩子睡整觉......

听起来特美好是不是?但医生一句话就戳破了泡沫:“这就像逼着没饿的人硬吃饭,迟早把胃搞坏!”

“新型把尿”对孩子有啥影响?建议家长早点知道

1)身体遭罪,从小落下毛病

北京儿童医院泌尿科医生分享过案例:3岁男孩查出轻度痔疮,追问才发现奶奶从6个月就开始定时把尿。

医生解释:“把尿时孩子腹压突然增大,肛门周围血管长期充血,和大人久坐马桶玩手机一个道理。”

更可怕的是对骨骼的影响小宝宝脊椎还是软面条,把尿时那个"青蛙抱"姿势,髋关节被迫分开,时间长了可能发育不良。

有家长哭诉:“体检发现孩子腰椎轻微侧弯,医生一问发现是经常把尿惹的祸。”

2)尿意被搞乱,长大难自主

小区李姐家孩子4岁了还穿尿不湿,就是因为小时候把尿太勤。

她说:“现在孩子想尿了不说,非得尿到裤子里才吭声,问他为啥不早说,他说不知道要尿。”

其实,这不是孩子故意的。大人有尿意了会找厕所,是因为身体能感知到“膀胱满了”。

但把尿的时候,孩子哪怕没尿,也被大人逼着“挤”出几滴,时间长了,身体就分不清“真有尿”和“被逼尿”了。

就像你总被人逼着吃不爱吃的菜,慢慢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饿不饿了,孩子的膀胱也会变麻木。

3)可能留下心理阴影

楼下小美妈说过个事儿:有次带孩子去亲戚家,舅妈非逼着孩子把尿,孩子不尿,舅妈就笑着说“这孩子咋这么犟,是不是故意捣蛋”。结果那天之后,孩子只要见了舅妈就躲,连厕所都不敢去。

孩子虽小,但听得懂语气里的好坏。

把尿时大人总说“快点快点”“怎么还不尿”,孩子会觉得“我不尿就是不听话”。

有的家长更急,把不出尿就拍孩子屁股,说“这么大了还尿床,真丢人”。

这些话听多了,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好”,要么变得自卑,要么故意憋尿跟大人对着干,最后连正常排尿都成了心理负担。

把尿这些雷区,家长千万别踩

别以为“偶尔把一次没事”。

就像你偶尔熬夜没事,但天天熬夜肯定伤身体,把尿也是一个道理,频率越高,伤害越大。

也别信“早点把尿能戒尿不湿”。

儿科指南里说,孩子要到2-3岁才能控制膀胱,就像学走路得等腿劲够了才行,硬提前练,只会让孩子害怕排尿。

更别跟孩子较劲不把尿就是惯着他,用尿不湿不是偷懒,是尊重孩子的发育规律。

你想想,你愿意被人逼着上厕所吗?孩子也一样,给他穿舒服的尿不湿,等他自己能说“要尿尿”了,再教他用小马桶,反而学得更快。

其实,养孩子就像种庄稼,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拔苗助长只会害了它。

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有自己的节奏,尿不尿、啥时候尿,本该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事。

那些定闹钟把尿的家长,那些孩子哭着还硬按在马桶上的大人,说到底是太心急了。

但你想想,等孩子长大了,谁还会记得他3岁是穿尿不湿还是自己上厕所?

但如果因为把尿伤了身体、留下心理阴影,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下次再想按点把尿时,不妨蹲下来问问孩子:“你想尿尿吗?”

哪怕他还不会说话,看看他是不是扭身子、摸裤子,顺着孩子的节奏来,才是对孩子真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育儿   家长   孩子   大人   马桶   身体   医生   舅妈   膀胱   心理   闹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