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万亿级新赛道的崛起

2025年11月3日,广州黄埔区的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试产并顺利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标志着全球首条飞行汽车量产线贯通。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彰显了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实力,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万亿级市场正在加速形成。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一增长态势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低空经济的发展热潮。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核心空域一般指飞行器距正下方地平面真实高度1000米以内的区域,根据实际需求可扩展至3000米。低空经济涵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四大产业门类,广泛应用于农林作业、旅游、搜救、物流、医疗急救等多个领域。

政策驱动:全球低空经济的加速引擎

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国家发改委专门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统筹协调低空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进入了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地方层面,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深圳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立项《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低空飞行运行管理规范》等标准,高质量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并出台了国内首部指导服务低空智联网的5G网络规划建设的标准文件。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有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规划,21个省级行政单位发布了专项行动方案,300多个市区县出台了相关政策或行动计划。

国际方面,美国、欧盟、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通过《联邦航空管理局现代化与改革法》将无人机纳入国家空域管理系统,并推出低空授权与通知能力(LAANC)系统,实现空域授权和审批流程的自动化。欧盟通过“欧洲单一天空”倡议,推动成员国空域一体化管理,并发布了统一的无人机法规,将无人机分为开放类、特定类和认证类进行管理。阿联酋则通过绘制全国范围的低空走廊,计划在2026—2027年为空中出租车和货运无人机提供固定航线,打造区域性低空交通网络。

技术突破:eVTOL引领低空交通革命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是低空经济领域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被誉为“城市空中交通的未来”。eVTOL结合了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和固定翼飞机的高速巡航效率,无需依赖传统机场跑道,可在城市中心、楼顶、停车场等狭小空间内灵活起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立体交通提供了全新方案。

在技术路线上,目前主流的eVTOL构型主要有复合翼和倾转旋翼两种。复合翼eVTOL采用“垂直起降与水平巡航两套系统独立工作”的设计理念,具有高可靠性与良好的气动效率。例如,峰飞航空和御风未来等厂商的复合翼机型在航程和载重方面表现突出,适合大规模、高频次的城市空中交通网络。倾转旋翼eVTOL则通过机械倾转机构实现动力单元由垂直向水平方向的过渡,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载重能力,适用于短途通勤与高端旅游市场。

适航认证是eVTOL商业化运营的关键门槛。2025年,中国在eVTOL适航认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7月,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V2000CG“凯瑞鸥”成为全球首架“三证齐全”(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单机适航证AC)的吨级以上eVTOL机型,标志着中国在大载重eVTOL适航标准方面实现了全球领先。此外,沃飞长空的AE200验证机已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成为全球第二、国内首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产品,目前已进入型号合格证取证的第四阶段。

国际方面,美国FAA于2024年发布动力升降飞机行业的最终安全法规,涵盖型号认证、飞行员培训与认证、运营规则等,为eVTOL的商业化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欧盟EASA则推出了针对eVTOL的特殊适航标准(SC-VTOL),并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先进空中交通规模化运营。

应用场景:从物流到文旅的全面渗透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到新兴的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已从概念验证进入商业化试点阶段。2025年1月15日,贵州省首条“低空+物流”无人机药物配送应用场景航线在贵阳市修文县成功首飞,标志着无人机在医疗急救物资配送领域的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迪拜等城市开通55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52万单。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无人机物流配送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4500-6050亿元。

低空旅游作为新兴消费场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2025年10月,沃飞长空助力“川渝低空文旅走廊”正式启航,范围涵盖四川、重庆区域内的各大代表性景区,计划前期先使用传统直升机验证测试景区间转场和观光飞行航路,后期更换为沃飞长空旗下AE200 eVTOL,构建低空文旅新格局。深圳、上海等地也已开通低空载客航线,为游客提供全新的观光体验。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旅游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年均服务人次超1.2亿。

应急救援是低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无人机凭借其快速响应、灵活机动的特点,在自然灾害救援、医疗急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可快速抵达灾区,进行灾情侦察、物资投送、通信中继等任务,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2025年8月,重庆低空经济共保体正式成立,首批专属产品“渝低空保”聚焦无人机第三者责任、航空产品责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网络安全四个领域,为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提供了风险保障。

安全监管:构建低空经济的“防护网”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监管问题日益凸显。低空飞行活动涉及国家空防安全、航空器飞行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赛博空间安全等多个维度,对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指出,“安全是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生命线,是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为应对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安全挑战,中国正在构建“军、地、民协同,分级分类管理”的低空安全新治理体系。在法律法规方面,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无人机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2025年,国家发改委强调“无安全,不低空”的底线,提出“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18字原则,为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立下规矩。

在技术监管方面,各地正在加快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例如,合肥市正在建设国内首个低空智联网安全能力底座,通过布设5G-A通感、TDOA频谱侦测、RID、光电、激光雷达等设备,实现17平方公里低空覆盖,满足通信、导航、监视等低空管控需求。深圳则构建了“低空智联网”,通过5G-A、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飞行器实时监控,为全国低空管理提供“数字底座”。

国际上,美国FAA推出低空授权与通知能力(LAANC)系统,实现空域授权和审批流程的自动化,将授权周期从数月压缩至秒级。欧盟则通过U-Space系统,实现对无人机的高度自动化监管和审查,确保无人机安全可靠地融入现有空域。

基础设施: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

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Vertiport)、通信导航设施、充电设施等。2025年7月,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牵头编制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年版)》发布,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标准指引。

在通用机场建设方面,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712个通用机场和起降点,但距离《全国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30年达到2058个机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地方政府正积极加大投资力度,如绍兴市越城区计划建设“512”低空起降设施网,包括5个大型起降场、10个中型起降场、200个微型起降场。深圳计划到2026年底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

垂直起降场(Vertiport)是eVTOL运营的关键基础设施。2025年1月,迪拜国际 vertiport(DXV)获得阿联酋通用民航局(GCAA)的技术设计批准,预计2026年初投入运营,将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 vertiport。在中国,合肥、深圳等地也在加快 vertiport 建设,为eVTOL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

在通信导航方面,5G-A、北斗导航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为低空飞行器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通信服务。例如,深圳市正在建设低空通信导航网络,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保障飞行安全。

挑战与展望:低空经济的未来之路

尽管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政策层面,空域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各省市空域开放程度不一,跨区域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在技术层面,eVTOL的电池续航、噪音控制、适航认证等问题仍需突破。在基础设施方面,通用机场和 vertiport 建设滞后,充电设施和空管系统有待完善。在安全监管方面,“黑飞”、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随着《低空飞行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出台,空域管理将更加精细化、市场化,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技术创新持续突破。eVTOL的续航能力、载重能力和安全性将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产业升级。

三是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从物流配送、城市交通到旅游观光、应急救援,低空经济将渗透到更多领域,形成“低空+”融合发展模式。

四是产业生态加速构建。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协同,形成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低空经济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兴领域,它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将重塑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共同驱动下,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未来数十年最具增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科技   低空   赛道   经济   无人机   空域   中国   飞行器   领域   经济发展   深圳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