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评:让珍贵的文献遗产世代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随州曾侯乙编钟。新华社照片

文献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基因库”,承载着人类最精粹的思想结晶、最厚重的文明记忆,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瑰宝。从殷商甲骨到敦煌遗书,从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到重大历史事件的档案记录,这些历经沧桑的档案文献构成了跨越时空的“记忆宫殿”。然而,文献遗产的脆弱性与其价值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纸张酸化、字迹褪色、虫蛀霉变,甚至不当的修复技术成为“文明的杀手”,让文献遗产日益走向“面目全非”之时,加强文献遗产保护传承更显意义重大。

文献遗产保护传承本质上是一场与遗忘的赛跑,是人类集体记忆与时间侵蚀力之间的持久较量。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文献保护项目“世界记忆名录”,旨在促进文献遗产保护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防止文献遗产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不断健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固定评选机制,形成地方名录、国家名录、亚太名录、国际名录逐级储备申报机制,并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等重点文化工程,颁布《古籍定级标准》等行业标准,建成“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等修复矩阵,日益构筑起文献遗产保护传承的“四梁八柱”。

随着系列举措的落地见效,越来越多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珍贵文献遗产被保护起来。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8个项目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17项档案文献遗产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包括本次入选的文献遗产,我国已有《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南京大屠杀档案》《随州曾侯乙编钟》和甲骨文等18项文献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当一册册民间文献脱离危机,一段段失落记忆重新绽放,一扇扇历史之门再次开启,中华文明的基因和根脉就这样被挖掘出来、传承下去,并不断丰富着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正如人的记忆逐渐模糊,时代变迁也在侵蚀着文献遗产。坚持一棒接着一棒跑,争分夺秒打好文献遗产的“保卫战”正当其时。此次,我国世界级文献遗产再上新,标注着文献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起点。重整行装再出发,始终坚持保护第一,高质量实施文献保护修缮工程;探索阐释传承,依靠科技创新实践提升保护展示水平;鼓励公众参与,夯实文献遗产保护传承的公众基础;推动文献遗产保护传承与文旅、经济、科技融合,注重挖掘文献遗产多重价值;加强国际协作,实现人类文明“基因库”共护共享等等。打好保护传承“组合拳”,在历史中找寻“记忆”、照鉴未来,让文献遗产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彩。

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为后世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遗产,日益充盈着人类文明宝库。面向未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护传承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瑰宝,让珍贵的文献遗产世代传承,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繁荣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金羊网 文/艾佩韦)

编辑:刘嘉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随州   遗产   文献   基因库   历史   世代   中国   名录   珍贵   记忆   档案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