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一个极富传奇且争议的明代人物。
什么“多智而近妖”、“黑衣宰相”、“病虎妖僧”的称号,让人一听,就感觉这是一个“大牛掰货”。
简单聊两句,对姚广孝的看法。
此人极有可能患有人格分裂,而且分裂得极其彻底。
他这一生都在走极端,凭他的头脑,走科举或者当幕僚,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偏跑去庙里当大慈大悲的和尚。
按理说和尚应该不问尘世、体恤苍生。他却内心躁动,挑唆朱棣造反,搞得天下大乱。
99%的人造反是为了荣华富贵,身为辅佐朱棣造反成功的头号功臣,他拒绝一切荣华富贵,修了永乐大典,规划营建京畿,回到庙里继续当和尚。
回顾姚广孝的一生,总结起来一句话:劝人造反,功成身退,不图回报。
这样一副“大公无私”的形象,是不是可以证明姚广孝一个好人呢?不见得。
引用东晋权臣桓温一句名言,形容姚广孝还是比较太贴切。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
不贪财,不好色,一心想实现自己所谓的“理想抱负”,而且不择手段。只要能够青史留名,管它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一句话“干就完了”。
当年,姚广孝在嵩山偶遇相术大师袁珙。袁珙一眼看出,他“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姚广孝听后,一点不生气,反而拂袖大笑,扬长而去。
这一幕,早在千年前已经发生过。当年,许劭说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同样狂喜不已。
做事手段上,姚广孝要比曹操腹黑百倍,简直又是贾诩的翻版。
曹贾二人应该是被姚广孝给研究明白了。做人上学曹操,不被任何节操束缚。做事上学贾诩,为达目的不计后果。有“治国平天下”之才,无“治国平天下”之德。
绝不会把黎民苍生的安稳日子放在心上,一生追求毕生所学能有所用,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是一个“牛掰货”,足够了。
至于证明自己的过程,会不会导致民不聊生、宗庙混乱、生灵涂炭,不归他考虑。偶尔也会向主公提一些“仁爱”的建议,但往往是准备好了一个更大的“套”,等着天下人往里钻。
活着就是为了“作妖”,一天不作,浑身难受。直到死了,作不动为止。
这不是贬损姚广孝,如果把姚广孝放在同时代横向对比,真实战力一清二楚。
姚广孝生卒年是1335年至1418年,朱元璋生卒年是1328年至1398年。只比朱元璋小7岁,妥妥的同龄人。
那么,朱元璋打天下和治天下的过程中,姚广孝为什么不跳出来施展才华?猜测有两个原因。
一是姚广孝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他这种喜欢作妖捣乱的性格,一旦落在朱元璋手里,必定活不过三集。
二是朱元璋起家走得是正道,姚广孝属于歪门邪道。万世太平的“正果”需要刘伯温、李善长和朱升的正道阳谋去开创,不能靠姚广孝的阴招去谋一时。
姚广孝与明初“三杰”的差距,跟辟邪剑谱和独孤九剑有点相似。辟邪剑谱属于剑走偏锋,出招快,招式华丽,碰上藏巧于拙的独孤九剑,只有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份儿。
他能登上历史舞台,完全是一次巧合。遇上有实力且想当皇帝的朱棣,碰巧对手朱允炆和黄子澄弱爆了。把朱允炆换成后来的嘉靖、万历,他那一套都未必管用。
虽然朱允炆不是什么明君圣主,他只是想解除王叔们的兵权,还没有想要他们的命。而姚广孝挑唆发动“靖难之役”,搞得元气尚未恢复的明朝天下大乱,50万生灵涂炭。
凭这。姚广孝没有什么可追捧性。他的存在,是明初最大的不幸。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