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轩高科 发布公告。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建设内容拟变更为年产28GWh动力锂离子电池,并延期项目达产时间至2026年12月。
据悉,该项目此前已多次调整。
2022年4月,由“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项目”变更为“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实施主体由国轩全资孙公司合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变更为全资孙公司合肥国轩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地点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变更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年12月,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时间由2023年9月首次延期至2024年12月。
2025年4月,项目在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和投资总额(总额100.05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投入募集资金34.08亿元)不变的情况下,①由年产20GWh动力电池(三元与磷酸铁锂各10GWh),二次调整为28GWh(三元12GWh、磷酸铁锂16GWh),②应用自主研发的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及高倍率电芯技术,优化正负极配方、改进电芯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提升能量密度(超300Wh/kg)、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超4000次),③并新增配套PACK生产线。
公告显示,此次调整主要基于市场需求激增(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74.6%)和技术升级需求两大背景。该事项尚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同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90.55亿元,同比上升20.61%;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上升45.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58.87万元,同比上升37.59%。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但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承压。公司加速布局低空飞行、电动船舶等新兴应用场景,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叠加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摊薄效应,推动毛利率改善。大众战略入股后的协同效应显现,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及海外市场拓展助力营收增长。
同日,国轩高科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公司实现全年营业收入353.92亿元,同比上升11.9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上升 28.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25.86%。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分为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和输配电设备。在巩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布局低空飞行、工程机械、电动船舶、便携式储能等新兴应用场景。
(1)动力电池系统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72.74%,毛利率15.14%,据 SNE Research 数据,2024 年全球磷酸铁锂装机量公司排名第三,市占率 6.18%,;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 73.8%,市占率3.2%,排名第八。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24 年公司中国地区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 48%,市占率 4.59%,排名第四。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包括G刻PHEV电池系统(支持4C超级快充,480小时酸性防腐设计,适应极端温度环境)、星辰、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次数超3000次,已进入装车测试阶段)等产品。
公司的车企客户包括VinFast、Rivian、奇瑞、吉利、上汽通用五菱、零跑、长安、长城等;德国哥廷根、越南工厂投产,美国、斯洛伐克等基地建设推进,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70%,销售额突破百亿。
(2)储能电池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储能电池系统收入占比21.75%,毛利率21.75%(同比提升4.64个百分点)。据 SNE Research 统计数据,2024 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 200%,市占率 6%。据高工产研统计,公司 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七,其中在通信储能领域排名第二。
公司推出包括GotionGrid 5MWh液冷集装箱(采用330Ah/314Ah大容量电芯,循环寿命超15,000次,系统寿命达20年)、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30分钟补能80%,远销欧美市场)、5MWh 标准储能电池舱、Gotion系列、 Gendome Home 3000等产品。
公司储能客户包括 PowerCo、NextEra、大和能源、华为、融合元储、三峡集团、华润电力等;金寨工厂通过 TUV 莱茵认证,成为业内首个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制造零碳工厂。
(3)输配电设备
报告期内,公司输配电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4.05%,围绕新能源并网消纳需求,向特高压柔性输电、智能变电及数字化调度方向升级。
产业链整合
公司先后布局了矿产、前驱体、正极、负极、铜箔、隔膜等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循环回收领域。上游宜春锂云母提锂产能释放,自供比例提升至40%,负极材料基地投产;循环经济:退役电池回收产能扩至10万吨/年,镍钴锰回收率超95%,形成“资源-制造-回收”闭环。
来源:国轩高科、DT新材料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