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烈士陵园
六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是30年红旗不倒的中心区。皖西革命史是一部流血牺牲史、苦难辉煌史、惊天动地史。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和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敌人对皖西北实行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土挖三尺,石头过刀”,六安许多地方成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无人区”、“万人塘”和“万人墓”。红色六安可谓是“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丰碑”。
建国后,六安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25900人,占安徽全省44%。下面撷取几位六安籍烈士的点点滴滴,以示追念。
许继慎:蒙冤不屈
许继慎,1901生,裕安区青山乡土门店人,学运先锋,东征英雄(曾任连长、团代理党代表),北伐干将(曾任叶挺独立团2营营长、叶挺24师72团团长),红一军军长(后改任红四军11师师长、12师师长)。
1923年,许继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在上海大学学习后考入黄埔一期,1925年参加讨伐叛军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在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中屡立战功,1927年在击败叛军夏斗寅部战斗中再负重伤,无缘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930年3月,许继慎到上海养伤,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做统战工作。1930年4月,许继慎奉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之命,奔赴鄂豫皖根据地组建了红一军。
一向不爱烟酒的许继慎,举起酒杯,向前来饯行的战友发誓:“此去大别山,我必为党、为革命、为死难受害的人民,同蒋介石、国民党决一死战,但求马革裹尸还!”举坐闻之,无不动容。
1931年,正当红一军势如破竹、横扫千军之势,张国焘把持鄂豫皖中央分局,借大“肃反”之机,炮制了以许继慎为首的投降蒋介石案、第三党分子案件。
1931年10月,躺在担架上已奄奄一息的许继慎,居然从担架上站起来,怒视张国焘,用尽力气怒吼道:“张国焘,你到鄂豫皖来都干了些什么?大家都是看得见的。你撤了旷军长,逼走了曾中生,团以上干部被你抓的抓、杀的杀,什么改组派、AB团、第三党,你这是借肃反之名,行剪除异己之实,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想我许继慎,一生身经百战,对党、对革命、对红军的忠心,苍天可鉴,我不怕你嫁祸于我,但你祸害革命、祸害红军,是决不会有好下场的!”
张国焘恼羞成怒,命人将许继慎绑在马尾巴上,挽起袖子,一鞭子下去,马拖着许继慎虚弱的身体,在河南光山县白雀园乱石滚滚的河滩上狂奔……
1945年,党的“七大”为许继慎平反昭雪、追认烈士,1955年党中央为许继慎恢复党籍和名誉,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许继慎为中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后增加3位)。
周恩来总理晚年曾深情评价:“许继慎这个同志我了解,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与他有很大关系。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
许继慎胞弟许希孟,曾任六安县委候补委员、六安三区区委书记,是独山暴动领导人之一。1929年11月8日,以农民起义为主体的独山暴动取得胜利。12月16日,他与吴干才、朱体仁在西河口郝家集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敌人残酷地将三人头颅割下在独山“示众”。三位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25岁。
周狷之:视死如归
周狷之,1903出生,裕安区苏家埠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六安特区委委员、六安县委委员、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六霍行动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等职。曾领导六安黄烟工人大罢工、徐家集和江家店民团起义等。
他出生于远近有名的封建大地主家庭,学生时奉父命到佃户家定租收保时,有意减收或免收租课。此举,曾被当地土豪劣绅诬为周家的“败家子”。周狷之反击说:“为富不仁的封建家庭必败之!”
1929年11月8日,周狷之直接领导了著名的独山暴动并取得胜利,拉开了六霍起义高潮的序幕。后受党的指派,兼任六霍东(前)方办事处主任,指导六霍白区和合肥特区的工作,将革命火焰燃烧到白区六安城郊,当局惊恐万状。
1930年7月29日,他在六安北门一带检查工作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临刑前周狷之告慰母亲:“共产党像巴根草,节节生根,斩不尽,杀不绝。国民党斩了我这一节,其他节照样生根!将来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就义时,年27岁。
周狷之胞弟周叔平,1907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跟随周狷之组建农民协会,参加了六霍起义,受党的委派在六安县城以开办文化书店为掩护,建立皖西党的地下交通站,为皖西革命收集和转送情报。
后因身份暴露,转入六安县军区指挥部,任六安县红军游击师师长毛正初的秘书。1931年秋,在麻埠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4岁。
车厚桥:甘洒热血
车厚桥,1906出生,裕安区西河口乡红岩村人,中共党员,曾任六霍赤卫师师长等职务。
1930年秋,主力红军西进,皖西革命根据地空虚,驻六安之敌潘善斋新编第五旅纠集各路人马5000多人,向皖西苏区长驱直入大举进攻。六霍赤卫师奋起迎敌,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孤立无援,被敌人围困在红岩村九尖头大山里达40余天。
车厚桥师长在下山突围时不幸被捕。当他被解押经过家门时,对其叔父车明相说:“侄儿不投降、不自首、不叛党,在共产党领导下,20年后革命一定成功!”凶狠的敌人把车厚桥解押到六安后,活活地用大铁钉把他钉死在城门上。
车厚桥临死前圆睁着双眼大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24岁。
1928年正月初一,车厚桥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挥比写下“要为实现苏维埃中国而奋斗终生”。纸条有意夹在家土墙裂缝中,解放后被发现,珍藏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车厚桥的堂哥车厚福(1883—1932),中共党员。1929年,车厚福和三个儿子(车敦华、车敦和、车敦荣) 先后参加了红军,一家四口为掩护主力红军于1932年壮烈牺牲,时年49岁。
车厚福背着负了重伤的红军干部,在落地岗白石庙山上和敌人周旋,不幸被“铲共队”发现并包围逮捕,敌人把他吊在庙前的大树上,扒掉他的衣服,用刺刀对着他的胸膛,逼他交出红军伤员。遭拒绝后,敌人对他剖腹扒肝。
刘淠西:死不下跪
刘淠西,1904出生,霍山县桃源河人,霍山县第一届县委委员、霍山党组织及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他参加过黄埔军校、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及中央干部训练班的学习,成功地发动了诸佛菴兵变,打响了皖西土地革命的第一枪,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后受党的安排,1929年10月任中共安庆中心县委书记。
1930年1月26日,刚从外地检查工作回到安庆的刘淠西遭安庆军警督察处逮捕。在狱中,刘淠西忍受酷刑拷打,坚贞不屈,并任中共安庆狱中支部特别行动委员会书记,领导狱中斗争,巧妙掩护了被捕的其他同志。
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营救,刘淠西由军事法庭转到地方法院,刑期也由五年改为二年。可是被大暴动吓破了胆的六安、霍山地主豪绅欲置刘淠西于死地而后快,花大量钱财四处活动,买通时任安徽省主席的陈调元,说“刘淠西不死,霍山永无宁日,安徽的老百姓也不能安居乐业”,促使陈调元下令处决刘淠西。
难友们知道刘淠西的日子不多了,便让人买通狱卒从外面请人给刘淠西拍张遗照。刘淠西镇定地写下《告狱中难友书》和《告群众书》:“同志们,坚强起来,不要为我难过,革命者流血不流泪!敌人只能折磨我们的肉体,折磨不了我们的革命意志。”
他勉励难友说:“枪毙我的时候,我是坚决不下跪的。”难友们感动得流下热泪,刘淠西安慰他们说:“记住吧,一个共产党员,活着就要为党工作,给人们以革命的影响。”
1932年2月,在安庆饮马塘监狱,刘淠西戴着沉重的手铐脚镣,高呼口号,英勇就义,时年28岁。在刑场上,他面对反动派的枪口,巍然不动,死不下跪。
刘仁辅:满门忠烈
刘仁辅,1885出生,金寨县燕子河人。
安庆政法学堂毕业后,刘仁辅当选为霍山县议会会员。1920年,他参加燕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3年领导西镇人民夺取了维护土地永佃权斗人争的胜利。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燕子河农民协会主席、霍山县西镇区委书记、西镇革命委员会主席,安徽第二游击纵队党代表。
1929年11月18日,刘淠西和徐育三等人领导了西镇农民暴动,形成六霍起义的鼎力之势。胜利后,组建了400多人的西镇游击队。1930年1月,西镇游击队改编为安徽第二游击纵队。
游击纵队编入红33师后,刘仁辅又积极组建地方革命武装,配合红军,英勇作战,打击敌人。1930年夏,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后,他领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转战于丛山密林。1930年8月,在反“清剿”战斗中,刘仁辅用尽最后一颗子弹后,纵身跳下山崖而身负重伤,在极度昏迷中落入敌手。
敌人将他押解到国民党六安县政府,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他宁死不屈。敌人见硬的不行,又企图劝诱,刘仁辅满腔怒火,痛斥敌人:“我们共产党人不为名誉地位,不图升官发财,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为的是天下穷苦人民得解放!我们可以舍得一切,甘愿献出一切!”
无计可施的敌人,最后残暴地用铁钉将他四肢钉在六安城门上示众,殷红的鲜血涌出英雄的手脚,刘仁辅壮烈牺牲,时年45岁。
刘仁辅牺牲后,敌人对他的亲属行了残酷的追杀。参加红军的大儿子刘锡谷、二儿子刘锡锦夫妇、三儿子刘锡俊、四儿子刘锡杰惨遭杀害,他家的房屋和财产被洗劫一空,两个孙子被乡亲们秘密转送他乡,免遭一难。刘仁辅全家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喻氏六兄妹:前仆后继
喻氏六兄妹(4男2女)出生于霍山县舞旗河一个生活殷实的工商业大家庭,他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自觉投身于革命事业。
老大喻石泉早在合肥省立第六中学上学时就是合肥学生运动的领袖,1926年加入共产党,后受党的指派回霍山第三高级小学任教,动员在县立女子高级小学读书的妹妹喻本芳、喻本芬和在县“三高”读书的弟弟喻本信、喻本固,一齐投身农民运动,先后加入共产党和共青团。年仅12岁的老六喻本钧也加入少年先锋队,为为苏维埃政权站岗放哨。
1929年,在大哥喻石泉的带领下,六兄妹放弃了手中的生意,变卖了老家的家产,筹集粮款支援革命,参加了舞旗河暴动、西镇暴动、桃源河暴动和诸佛菴暴动等,形成了六霍起义的滚滚洪流。
1930年国民党军队反扑苏区,老四喻本信、老五喻本固不幸被捕,押解到霍山县城,两兄弟最先惨遭杀害。1931年,老三喻本芬第一个孩子刚刚出世,她与丈夫程沃仁被张国焘的“左”倾错误路线杀害。1932年,率领赤卫队转战鄂皖边境的老大喻石泉,在霍山与英山之间的界岭作战中壮烈牺牲。
1931年,老二喻本芳奉命由上海调回合肥中心县委工作,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判刑五年半,后因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呼声,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喻本芳。出狱后,喻本芳身体特别消瘦虚弱,生活十分艰难,但丝毫没有动摇她对革命的信念。
好心人提醒喻本芳:“以你的人品和学识,当个教师,嫁个当官的,干什么不好,别再去干那提心吊胆的革命了。”喻本芳笑答:“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固然有人图安逸,我受党教育多年,为了革命事业,我不怕坐牢、杀头,生活虽苦,但有意义。”
此时,喻本芳才知道投身革命事业的六兄妹中已有4个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37年,在外读书的老六喻本钧也回到霍山,在“抗日救亡同学会”开展宣传工作,姐姐喻本芳也加入了宣传队。姐弟二人积极为恢复和重建被破坏了的党组织而四处奔波。
1940年,喻本芳任大化坪(地下)区委书记,她向组织表示:“只要我不停止呼吸,就要为党工作,接受最严峻的考验。”不久,喻本芳和区委另外3位同志被国民党县政府派人逮捕。
在秘密法庭上,喻本芳痛斥国民党县长:“你们国民党为什么在国难当头、民族濒于危亡的时候,不派军队去抗日,反来屠杀坚持抗日的共产党员?你们标榜国共合作抗日,你们合什么作、抗什么日?”
敌人无以应答,恼羞成怒,就砸烂她的鼻子、打掉她的牙齿。喻本芳强忍疼痛慷慨陈词:“你们以为杀了我喻本芳,霍山就是你们的了,告诉你们,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1940年4月21日深夜,喻本芳和地下区委的3个同志被活埋在霍山县城南面会胜寺山凹里。
已改名喻露的老六喻本钧,擦干眼泪,继续战斗,屡立战功,后升任华东野战军二纵四旅十团政委。1947年3月,喻本钧在孟良崮战役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喻氏一家献出了六条生命,他们似一座丰碑永远镌刻在英雄的大别山!
刘伯承元帅对身边人说:“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啊!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著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
周恩来总理说:想到那些死难的烈士,我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工作,没有权利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