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可当走过半生,才恍然,能安放身心的,并非车马盈门,金玉满堂,而是一小方可以听风看雨的院子,装得下四时风景,容得下人间烟火,留得住身心安处。
城市的日历,常常是冰冷的数字,提醒着会议与截止。但在院子里,时间是有温度、有色彩、有声音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曾是古人诗中的风雅,却是院中人日常可见的风景。
春日,不必踏青远行,海棠与丁香自开庭前,蜜蜂嗡嗡,是生命的交响;
夏日,一架葡萄藤、一棵老槐树撑起浓荫,搬竹椅泡新茶,听蝉鸣悠悠,是《浮生六记》里最真的清福;
秋日,石榴咧嘴,柿子如灯,满地金叶沙沙作响,大地低语,便是最质朴的诗;冬日,一场雪落,素洁如画,“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三五知己,围炉夜话,暖酒入喉,暖意入心。
这小小的院子,便是时间的容器,也是四季的舞台。
现代人的焦虑,多半源于“身”与“心”的错位。身体在格子间中奔忙,心灵却在信息洪流中漂泊。而院子,正是那个让身与心重逢的地方。
雨后初晴,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不赶场,不应酬,只需坐在廊下,看水珠滴落、听叶间虫语,便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真意。
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富足,不在金银,而在精神独立与心境自持。他的院子,安放的,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从容。
院子,是生活的缓冲带。它隔绝喧嚣,却不隔绝热爱;可以事事耕耘,也可以无为而坐。在这里,“无用”便成了最大的用,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一种温柔的松弛感。
院子,不只是独处的静谧之地,更是亲情与友情的凝聚之所。它承载着一个家庭最温暖的记忆,最有味道的人间烟火。
夏夜星空下,小桌支起,孩子们追着萤火虫,大人们闲聊家常。饭香与笑语交织成最真实的幸福。“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八个字,在院中得到了最生动的注解。
逢年过节,亲友团聚,孩童嬉戏,大人围坐。茶香氤氲,欢声满堂。一场热气腾腾的家宴,围拢的不只是胃口,更是心意与归属。
院子之于家庭,正如心脏之于身体。它给予温度、输送情感,让冰冷的建筑成为有血有肉的家园。
梁思成先生曾说:“我们民族的文化特征,就在这庭院里。”
院子,早已超越了建筑的范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回归内心的哲学,一种根植于我们文化血脉里的情结。
真正的富足,从不是喧嚣的炫耀,而是静水深流的安顿,是院中光阴缓慢流转、花木有序绽放的温柔。
愿你我,待繁华落尽,也能修得一篱一院。在这里,有清风明月,有瓜果菜蔬,有三五知己,有四时人生。
- End -
来源|黛青,图片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