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的朋友,有些没有要孩子,有些生了一个,当问她还要不要二胎,得到的答案相当的统一,“一个都难养,还怎么敢生两个?”还有些人则表示,自己房贷还没还清呢,怎么敢生个娃和自己一起吃苦,其实这也道出了千万中国年轻家庭的生育困境。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总数降至14.09亿,连续三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仅为1.09,不仅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甚至低于日本和韩国。
卫健委调查更显示,高达58.3%的育龄人群不打算或不愿意生育,这一比例比2020年暴增近16%。
一边是专家提倡年轻人应该多生,一边则是年轻人不愿意生。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降至954万,相比历史高峰期的1700多万人,降幅度令人震惊。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下降趋势并未显示出缓解迹象。
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教育系统首当其冲:2024年幼儿园少了2万所,适龄入园的孩子一下少了500万。幼师们面临职业转型压力,许多人不得不寻找其他工作机会。
年轻人不愿意生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经济压力太大,养娃已成奢侈品
面对专家“生二胎”的呼吁,年轻人用一组组扎心数据回应。上海一对年收入40万的白领夫妻精打细算后列出详细清单:从怀孕到孩子大学毕业,至少需要86.8万元。
有研究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养育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养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需要70-100万元。
“商品只要加上‘婴幼儿’三个字,价格立刻翻倍。”一位家长无奈地表示。婴幼儿用品价格虚高,加上孩子几乎人手一张医院“会员卡”,大病小病都要往医院跑,养育成本雪上加霜。
教育投入更是无底洞。上海那对夫妻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安排各种课程:钢琴、足球、英语,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仅小学阶段就投入几十万。
第二:住房压力仍然是难以跨越的门槛
高房价已经成为年轻人不敢生育的第一道门槛。一线城市动辄数百万一套,二三线也需150-200万,耗尽家庭积蓄还背上数十年房贷。
一位儿媳对催生的退休老教师直言:“房贷还没还清呢,我怎么敢生个娃让他跟我们一起吃苦?”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仅610.6万对,相比2013年的峰值1346.9万对几乎腰斩。结婚率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生育率,形成相互强化的负反馈循环。
第三:年轻人的观念已经改变
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在年轻一代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许多年轻人抱着自己的猫狗,真诚地说“我现在挺好的”,这种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既充实又自由。
现在的年轻人20岁时大学还没毕业,毕业后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不确定的未来。他们常常感慨:“我自己都过不好,为什么要拖无辜的孩子来受罪?”
这种想法表面消极,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负责态度。
面对专家提倡的生育二胎,网友也是怒怼到“当生存不再是赌注,生育才会变成礼物”。2025年如果不搬走年轻人“不敢生”的大山。那么人们生育的意愿还是会比较的低,所以稳就业,减轻多孩家庭的住房压力,以及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多补贴,多一些优惠的政策,或许才能真正让这些年轻人愿意生。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