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睡眠倒时差”?专家揪出3大诱因,达利雷生改善效果好!


假期刚结束,闹钟一响就是折磨,白天犯困、夜里清醒,仿佛身体还留在假期。不少人节后一上班,就陷入“睡眠倒时差”的状态。这种现象并非单纯的“假期综合征”,而是生物节律被打乱的直接反应。

为什么节后睡眠变差、精神状态不佳?是不是换回原来的作息时间就行了?为什么有些人调整几天就恢复,有些人却持续难受?背后可能的3大原因,很多人从未留意。

而在改善方法中,一种名为“达利雷生”的成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作息紊乱只是表象,真正问题更隐蔽

节假日期间,人们往往会熬夜刷剧、聚会、旅行,大量吃甜食、饮酒、晚睡晚起,这些都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但真正影响“倒不过来”的,不只是晚睡这么简单。

生物节律是由大脑的松果体调控的,它通过调节褪黑素的分泌来控制人体的睡眠节奏。当作息被打乱,褪黑素的分泌时间和量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入睡困难和白天疲惫。

有研究表明,节假日后,超65%的上班族在头一周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节后一周内都难以恢复原有作息。这不仅影响精力,还可能影响免疫力、情绪稳定性以及工作效率。

诱因一:假期“社会时差”改变生物钟

所谓“社会时差”,是指工作日与休息日作息时间的不一致。如果平时上班要早起,但假期习惯晚睡晚起甚至昼夜颠倒,生物钟就会被迫向后延迟。

一项发表于《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的临床观察发现,作息延迟超2小时者,在节后出现入睡困难和白天疲劳的风险明显上升。这意味着,哪怕只是比平时晚睡两小时,也可能让你的身体进入“换时区”状态。

而节后一回归早起节奏,生物钟却来不及同步,像是身体还停留在另一个城市,造成持续的睡眠错位和精神疲倦。

诱因二:假期饮食行为影响神经节律

假期中的暴饮暴食、摄入高油高糖食物,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晚餐时间延后,或夜间零食频繁,会影响胰岛素节律,进而扰乱大脑与胃肠之间的相互调节。

临床观察发现,晚餐时间晚于晚上8点、且热量摄入超过全天摄入的40%的人群,节后出现入睡延迟夜间觉醒的概率更高。这是因为消化系统的活跃会影响夜间的褪黑素分泌,从而削弱睡意。

饮酒虽然让人一时感到放松,但它会破坏睡眠结构,使深睡减少,导致第二天更加疲倦。

诱因三:假期缺乏日光暴露

节假日期间,很多人窝在家中或长时间待在室内,减少了阳光暴露,而阳光是调节褪黑素分泌的关键因素。缺乏自然光照,身体难以分辨“白天”和“夜晚”的信号。

褪黑素的正常分泌需要白天有充足光照刺激,而在日落后自然上升。如果白天光照不足,夜晚的褪黑素分泌就会延迟,造成入睡困难。

研究显示,每天至少接受30分钟户外日光照射的人群,其睡眠节律更为稳定,节后恢复也更快。

达利雷生:一种安全辅助调整睡眠节律的成分

在调整节后睡眠问题中,一种名为达利雷生的成分正在逐渐被认可。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褪黑素受体,来帮助人体更快地重建生物钟。

达利雷生并非安眠药,不会直接诱导睡眠,而是“引导”身体找回正常节律,让人更自然地入睡。它在日本和欧洲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睡眠节律紊乱,适用于因时差、轮班或生活节奏变化引起的入睡困难

目前已有临床数据显示,使用达利雷生的患者在节奏紊乱情况下,入睡时间平均提前30分钟,且主观睡眠质量改善明显,副作用极低,未发现成瘾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达利雷生属于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失眠,尤其是由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

如何科学调节:生活习惯比药物更关键

药物只是帮你“找回节奏”的工具,真正稳住节律的,还是生活方式。节后如果出现睡眠倒时差的问题,建议从几个方面入手调整:

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哪怕前一晚睡得不好,也不要赖床。规律的起床时间有助于生物钟重新同步。

每天中午前尽量到户外晒太阳,哪怕只是晨间散步,也能刺激褪黑素节律。

晚餐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晚上7点前,避免高油高糖饮食,睡前两小时不吃宵夜。睡前减少电子屏幕使用,避免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

如果经过1周调整仍未恢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达利雷生等辅助方式。

节后调整,是身体向你发出的信号

很多人把节后睡眠问题当作“过几天就好了”的小事,但长期节律紊乱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代谢功能与心理健康。节后睡眠问题,其实是在提醒你:身体需要重新找回节奏。

达利雷生的出现,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非依赖性的干预选择。但它的作用只是“辅助”,不能替代健康作息本身。 如果你经常在假期后陷入睡眠困境,不妨试着提前几天过渡作息,避免一次性“大跳跃”,身体会更容易适应。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节奏稳定反而成了稀缺资源。节后“倒时差”不是懒惰的借口,而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健康挑战。重视它,调整它,才能让自己从假期中真正“归位”。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李红,王晓丹.社会时差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0(1):56-60.

[2]张丽,刘娟.褪黑素在睡眠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2,27(10):1124-1128.

[3]李静,陈慧.达利雷生在睡眠节律紊乱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3,39(5):650-65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养生   诱因   节后   睡眠   专家   节律   假期   生物钟   身体   节奏   紊乱   时间   白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