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48小时里,韩国、泰国、柬埔寨排着队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特朗普兴奋得像个得了糖的孩子,在推特上高调宣布:美国已经"起死回生"。
不过就在各国忙着签字的同时,中国却在悄然布局一件更大的事——推出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60多个国家主动参与,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战略思路。
到底是"速战速决"更厉害,还是"静水流深"更高明?这场东西方智慧的较量,将把世界引向何方?
打头的是那个让特朗普兴奋不已的48小时。
韩国、泰国、柬埔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签下了贸易协议。特朗普的推特几乎要炸了,各种感叹号和大写字母满天飞。
有意思的是,这家伙在意的压根不是协议能给美国带来多少实际好处,而是能不能证明自己还是那个"交易的艺术家"。
韩国承诺3500亿美元投资,日本同意购买100架波音飞机,欧盟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这些数字就像他的政治春药。
让他觉得自己又一次"拯救了美国"。
说白了,特朗普玩的不是经济牌,而是心理牌。他需要这些签约仪式来证明自己的"伟大"。
需要这些数字来喂饱他那颗渴求关注的心。至于这些协议到底能不能执行,能不能给美国老百姓带来实惠,那都是后话了。
更让人玩味的是时机选择。
就在泰柬停火协议达成后,特朗普当即在社交媒体上"邀功",声称要不是他,战争可能持续很多年。
支持者们立马在外网刷屏,"特朗普天下第一,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这种夸张表态让英国首相斯塔默只能在一旁尬笑。
不可否认,特朗普对泰柬的威胁确实有效——要是不停火,美国就不与他们达成贸易协议。
但这种"要么合作要么挨打"的逻辑,实在算不上什么高明手段。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透露,马来西亚也将于31日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这下特朗普的虚荣心算是得到了极大满足。据《凤凰网》报道,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有望达成公平协议。
要知道一天前,也就是中美瑞典谈判第一天结束后,特朗普还说中国态度很强硬。
今年6月特朗普还说"中国不好对付",现在改变态度,可见特朗普有多自信。
除了外部"胜利",美国内斗似乎也迎来"大结局"。
与特朗普"决裂"的马斯克竟然再次向共和党捐钱了,这是否说明马斯克也在向特朗普妥协?
话说回来,签字容易执行难。
特朗普的墨迹还没干,欧洲那边就开始"变脸"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个跳出来,公开批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签的协议"毫无益处"。
这就尴尬了,刚在华盛顿握手言欢,回到巴黎就开始撕票。
马克龙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德国的经济学家也在抨击美欧协议,说这是"不平等条约"。
马克龙在内阁会议上批评说,欧盟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没有让美国感到"害怕"。
他还强调,欧美贸易谈判还没有完全结束,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是,要加快推进增强欧盟主权和竞争力的议程。
更要命的是,这种"勒索式外交"天然缺乏可持续性。
回想1930年代,美国也曾用关税大棒四处敲打,结果呢?
全球贸易萎缩了30%,最后反噬的还是美国自己。
历史这面镜子照得太清楚了:靠压力建立的秩序,就像沙滩上的城堡,看着挺壮观,一个浪头就没了。
国际知名智库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
他们认为特朗普的"关税复兴论"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结构性问题。
短期协议无法解决美国经济的根本困境,反而可能重演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的悲剧。
当时全球贸易萎缩30%,最终反噬美国经济。
欧洲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表面上妥协是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但内心深处对这种"保护费"式的合作早就不爽了。
签字时笑嘻嘻,执行时MMP,这可能就是接下来的欧美关系写照。
协议签下去了,执行不执行还是未知数。
欧洲主流媒体分析认为,美国通过关税获得的协议更像是"勒索式外交",缺乏可持续性和互惠基础。
法国将继续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德国经济学者也在抨击美欧协议。美欧究竟谁是最后赢家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在特朗普忙着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中国却在悄悄下一盘更大的棋。
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在上海成立,60多个国家主动参与,这可不是靠威逼利诱来的。
中国的玩法完全不同:不是我要你怎么样,而是我搭台你唱戏,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设立发展中国家展区,提供技术培训,分享发展经验。这哪里是施压,简直就是送温暖。
中国强调普惠共享,主动提出提供培训与设备援助,提出治理规则要兼顾各方利益。
这是在明确告诉全球:AI不是美国的专利,也不是某几个国家的玩具,而是属于全人类的技术革命。
更绝的是时机把控。
韩国刚跟美国签完协议,几小时后就与中国重启了中断9年的外交磋商。
这时间差掐得,简直是外交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韩国总统李在明心里跟明镜似的:美韩关系重要,但中国这个大市场也不能丢。
此前,李在明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介入台海问题,这也意味着中韩之间最大的矛盾点已不存在。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李在雄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会面,释放了改善双边关系的重要信号。
虽然美韩达成贸易协议,但李在明用实际行动在告诉美国,韩国不能没有中国。
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的宣布,时机选择同样精妙。
就在特朗普宣布"起死回生"的当口,中国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不慌,我们有自己的节奏。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表示,中国和俄罗斯将在8月在俄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举行联合演习。
演习结束后,中俄两国海军部分兵力将前往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第六次联合巡航。
张晓刚大校强调,这次中俄军演不针对第三方和当前的国际局势无关。但中俄走得越近,西方国家就越慌张。美国不让中国买俄罗斯的石油,其实就是想断了俄罗斯的经济来源。
但中俄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美国无权插手,也没资格插手。
王毅外长完全赞同普京总统"俄中关系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评价。
王毅外长还强调三点:中俄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中俄两国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这种"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让华盛顿的那些政客们开始重新掂量分量了。
泰国和柬埔寨也于7月30日在中国上海与中方举行非正式会晤。
这次中泰柬会议是在坦诚、友好和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
全球基本上都看向中国,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拳重击"。
说到底,这场博弈的核心不在于谁的拳头更硬,而在于谁能为世界提供更好的合作方案。
国际智库的分析已经很明确了。
特朗普的"关税复兴论"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结构性问题,反而可能重演1930年代的悲剧。
而中国提出的AI合作组织,却得到了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公开支持,被称为"多边主义和包容发展的新模式"。
多位国际关系专家认为,中国"静水流深"的策略正在重塑全球治理格局。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引领。
中国选择在此时推出AI合作组织,被国际观察家解读为"用未来科技对冲当前贸易压力"的长远布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持久的影响力从来不是靠施压获得的,而是靠搭建平台实现的。
英国靠自由贸易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美国靠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战后秩序。
现在轮到中国用"一带一路"、AI合作组织这些平台来重塑全球治理逻辑了。
在全球一体化遭遇逆流的时候,谁能维护公平,谁就能赢得信任。
这次AI大会后,已有多国代表提出,希望加入由中国倡议的新组织,参与标准制定。
特朗普当然注意到了这些。
在此之前,媒体曝出已经安排了一个美国高级别商界代表团将访华。
这种表面强硬、内里求稳的策略,是特朗普一贯风格。
当前,美国内通胀仍未压下去,关税打到最后,只能苦了本国老百姓。
尤其是支持他的"铁杆票仓",对物价极为敏感。
一旦生活成本持续上涨,选票也会跟着流失。
但特朗普低估了中国的布局能力。
不是正面硬刚,而是绕道而行,用实事稳住人心。
特朗普的"起死回生"或许只是回光返照,而中国的"静水流深"正在重塑世界。
未来的国际秩序,将更加注重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这不是谁的一厢情愿,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
谁能顺应这个趋势,谁就能在下一个时代占据主动。
中国明确表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展现既有原则底线又保持开放姿态的大国风范。
至于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是什么,我们继续关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的话语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这场博弈让人想起一个古老的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搭平台者赢未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逼出一时的妥协,但中国的合作平台却在赢得长久的人心。
真正的大国较量,比的不是谁更强硬,而是谁更有智慧。当一个国家开始用"拳头"说话时,往往说明它已经江郎才尽了。而真正自信的大国,会用开放合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变局时代,你觉得哪种模式更能代表人类的未来?真正的大国风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