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2021年8月双汇"太子"万洪建在《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一文中撕开家族内斗的序幕。
这位在双汇基层历练30年的接班人用长达两千字的檄文实名举报父亲万隆"窃取国资、包养情妇、转移资产"。同时揭露一个残酷真相:中国人吃了三十年的国民品牌双汇早已变成美国资本的"提款机"。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1958年,河南漯河一个冷仓起步的小厂子,熬到1984年时已濒临破产。 复员军人万隆接手后,靠火腿肠杀出血路,1998年深交所上市募资扩张,员工超10万,年营收从亿元级狂飙至数百亿,成为响当当的“中国肉王”。
这根火腿肠,养活了几代人,员工超过十万,销售网点多得数不过来,有上百万家,还把双汇推到市场前沿,稳坐“国货之光”的位置。
企业规模一大,资金就成了紧缺的话题,扩张的步子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到了2006年,一个转折点出现了,漯河国资委决定出让手里的股份,接盘的那家公司叫罗特克斯,背后有美国的高盛和鼎晖投资在撑腰。表面上看,高盛占比51%,鼎晖占比49%,看似还可以商量。
直到2021年万隆的长子万洪建,用一封公开信揭露了自己父亲多年的举动。
信里的内容,没有半点父子情面,全是冰冷的指控:用公司损中利美,巧取豪夺,还跟一位秘书保持了近二十年的情人关系。
这不是什么家庭琐事,这是一场引爆百亿市值的大地震。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人们不敢相信,那个从小吃到大的双汇,那个缔造了中国肉制品帝国的“教父”万隆,背后竟然是这样一番景象。而这一切,早在信发出的两个月前就有了预兆。
在万洲国际的办公室里,万洪建因为反对一项人事任命,跟父亲万隆激烈争执。激动之下,他一头撞向玻璃柜,鲜血直流。那一刻碎掉的,不只是玻璃,更是这个家族最后的体面。万洪建被迅速罢免了在公司的一切职务。
万洪建的信里,桩桩件件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父亲万隆如何将双汇变成自己的私人提款机。他点名了一笔具体的交易,就在2021年2月,万隆签发文件,指令双汇以每吨25800元的高价,从美国进口了10万吨猪肉。
当时,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价仅为21500元。一进一出,每吨凭空多花了5000多块。单单这一笔买卖,就让双汇的账上直接亏掉了8个多亿。万洪建说,这种操作在2020年到2021年间,至少让公司转移了12亿元的利润,其中超过一半都流进了境外股东的口袋。
钱是怎么被“合法”掏空的?万洪建的信揭开了谜底的一角,但真正的根源,要追溯到十几年前。时间回到2006年,当时双汇还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中。就在那年,它被以20.1亿元的价格,整体卖给了一家叫罗特克斯的外资公司。
这家公司的背后,是美国投行高盛和鼎晖投资。这笔交易的价格低得令人费解。要知道,当时双汇一年的利润就有5.6个亿,整个公司的合理估值起码超过50个亿。用20亿就拿下了控制权,这笔买卖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
更关键的是,从那时起,双汇就成了一头被绑在桩子上的牛。利润不再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优先分配给境外股东。从2006年到2009年,双汇每年超过九成的利润,都通过分红被抽走,一滴不剩。
后来的操作更加复杂。万隆在海外成立了万洲国际,再反过来收购双汇,让双汇成了自己孙子辈的公司。这一下,腾挪的空间更大了。双汇和境外母公司的关联交易,从2014年的8.8亿元,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120.84亿元。
公司成了提款机,万隆个人的私欲也在这套体系里膨胀。万洪建在信中痛斥,2013年双汇用71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后,万隆竟以“自我奖励”为名,伙同秘书沈瑞芳,给自己发了超过50亿港币的奖金。
他还被指控,强行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员工持股平台的股份,个人获利也超过50亿港币。那位沈姓秘书,也远不只是一个秘书。她跟了万隆近二十年,染指公司决策,高管任免得她同意,她的亲弟弟掌控着采购部门,代理的设备溢价高达四成。
父子间的根本矛盾,也爆发在2013年收购美国公司这件事上。万隆认为这是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能换来技术和荣耀。万洪建却激烈反对,他觉得中国市场才是未来,应该把钱花在研发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上。
后来的事实证明,万洪建看对了。那几年,中式卤味市场井喷,诞生了无数新贵。而双汇,完美错过了这个风口。万隆赢了面子,双汇却输了里子。父子之间的裂痕,也从那时起,再也无法弥合。
当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心思都花在资本运作和个人欲望上,产品的品质自然会成为第一个牺牲品。我们都还记得双汇曾经的辉煌,记得1992年第一根双汇火腿肠问世时,带给我们的新奇与满足。
但我们也忘不了2011年那场几乎致命的“瘦肉精”事件。那记耳光之后,双汇似乎并没有真正长记性。这些年,火腿肠里吃出虫子、塑料片、头发丝的新闻层出不穷,还在保质期内的鸡翅打开就发黑变臭。
一句“食品安全大如天”的口号,在这些事实面前显得特别无力。消费者的信任,就是这样被一次次消耗掉的。当我们知道,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国民品牌,早已是外资控股,利润源源不断流向海外时,心里难免会觉得有些失落。
现在,万隆退休,次子万宏伟接了班。可换了人,双汇的根本问题解决了吗?外资控股的格局没变,超过一半的净利润依然流向境外。我们普通人买一根火腿肠,可能不会想那么多复杂的资本故事。但我们心里总有杆秤,一个品牌值不值得信任,我们是用真金白银在投票的。你觉得呢?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