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公园里,李大爷在长椅上做完拉伸运动,刚起身准备继续散步,却一个踉跄险些没站稳。
他自己也暗自庆幸:“还好没摔着,这胯骨要真折了,怕是半年都下不了地。”旁边的老友王阿姨点头感叹:“我们这把年纪,最怕的就是摔跤啊!”
这样的对话或许你也听过,甚至你的长辈或父母也正在为“怕摔”而小心翼翼。可你有没有想过,人年纪一大,为什么摔倒的风险会飙升?骨头又为何不像年轻时那么“结实”?

有人说“岁月催老”,但实际上,背后的科学道理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更令人揪心的是,据临床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跌倒后的髋部骨折,致残甚至致死率高达30%-40%。一旦摔伤,恢复期极长,日常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但你或许并不知道,其实有两件事,只要坚持做,就能帮骨头“逆生长”、变硬一点,悄悄提高我们的抗摔能力。尤其是第2个细节,很多人都忽略了。想知道是哪两招?一起来看看
不少人以为,老人怕摔只是身体变笨、动作慢了,其实问题的根源在“骨质”本身。进入60岁后,骨密度每年平均下降1%-2%,而女性绝经后5年内还会加快至每年2%-4%。骨头像水泥梁,结构变松,一摔就碎,医学上就叫做“脆性骨折”。

除了骨头变脆,肌肉萎缩和平衡感减退也是幕后推手。长期缺乏锻炼、营养不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都会加速骨丢失和肌肉流失。甚至有研究发现在同等跌倒强度下,60岁老人骨折风险是30岁青壮年的10倍以上!
更糟糕的是,部分老年人长期服药(如糖皮质激素)、肾功能下降甚至维生素D供应不足,都会让骨头补不回来。所以,面对家中老人怕摔,绝不能只是劝他们“小心点”,而应该主动帮他们把骨头“养硬一点”,体质“壮强一点”。
第一,“舍得补三类营养”,让骨头原料充足。
平时很多老人忌口多不敢吃高蛋白,怕胆固醇、不敢晒太阳怕中暑。但实际上,骨骼健康,最关键的三个营养是优质蛋白、钙元素、维生素D。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牛奶、鸡蛋、豆制品等食物,蛋白质含量在3%-7%之间,吸收率佳。而每天保证800mg以上的钙摄入,配合每天15分钟日晒,骨质丢失速度可下降15%-25%。
忌口太狠(比如盲目“淡食养生”),反而易缺钙,骨头更脆。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建议,60岁以上老人如有条件可适量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并随餐,不宜空腹服用。

不要只关注奶制品。油菜、芥蓝、豆腐、深绿叶菜,含钙同样丰富,摄入多样更好。
第二,“动得讲究、练些平衡”,骨骼和肌肉都能受益。
别再一味强调快步走、跳广场舞,其实肌力和平衡训练对抗摔更有效。华山医院骨科团队研究发现,每周3次、每次半小时的下肢力量和平衡练习(如靠墙静蹲、原地抬膝、脚跟脚尖走路),骨密度可提升8%-12%,跌倒率可减少25%以上。
很多长者忽略了“平衡感”,比如单脚站立训练(扶椅背,每次坚持10-20秒),或散步时刻意走zigzag路线,可以提高身体空间感,减少摔跤概率。
切忌一股脑效仿年轻人做负重蹲、俯身快速运动,这会过度增加骻骨、膝关节负担,反而危险。

医学会推荐“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运动强度即可,绝非强度越大越好。有慢性病,最好先做基础评估,循序渐进。
还需记得,家居安全很重要。地面防滑、充足照明、卫生间扶手等“小设备”,效果显著!
再多“养骨法门”都比不上“持之以恒”。真正有效的防摔养骨建议,要结合医学共识:
每天摄入规定量的优质蛋白、钙和维生素D;每周有规律地进行低冲击平衡性运动;饮食多样化,控制盐与酒精摄入;多晒太阳,避免久坐不动;有慢病或骨质疏松高危家族史,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筛查;居家防滑、适配老人鞋,给生活加个“安全垫”。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骨质疏松与跌倒风险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老年人跌倒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
《蛋白质与钙联合补充对老年骨密度影响》中华老年学杂志
《华山医院骨科专家访谈录》上海华山医院官方网站
《上了年纪最怕摔跤 高龄老人骨折怎么办》今日头条健康频道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