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的犀利反问:为何美国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没有贫困?

在经济学界的交流中,曾发生过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一位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学家自信地对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在斯堪的纳维亚,我们没有贫困。”

面对这样的表述,弗里德曼给出了一句极具冲击力的回应:“这很有意思,因为在美国,在斯堪的纳维亚人中,我们也没有贫困。”

这句对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了人们对斯堪的纳维亚群体经济状况的深入思考,也为我们揭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济成功的面纱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居住在美国的斯堪的纳维亚血统人士,在经济表现上确实亮眼。数据显示,他们的收入中位数比美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万美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移民祖先并非什么社会精英,相反,大多数人当年是为了逃离家乡的饥荒、贫困和压迫,才远渡重洋来到美国。

这一事实打破了人们对“精英移民才能成功”的固有认知,也让斯堪的纳维亚群体的成功更具研究价值,究竟是什么因素支撑着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依然能取得出色的经济成就呢?

答案很大程度上藏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文化之中。文化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强大的机构作为支撑,坚定地维护着法治,确保社会运行在公平、有序的轨道上,同时充裕的社会资本也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提到斯堪的纳维亚,就不得不说其福利制度,这里的福利制度覆盖面广泛,能够切实保障民众的生活,而且在长期的运作中保持着合理高效,不过近来,这一福利制度的运作情况有所恶化,这也成为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济发展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然而,福利国家并非只有光鲜的一面,其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并非体现在GDP的下降上,从经济数据来看,斯堪的纳维亚的经济表现依然稳健,真正的代价在于个人自由的丧失。

在这里,侵入性的法律几乎控制着人们行为的方方面面,大到职业选择,小到日常生活细节,都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更值得一提的是“詹特法则”(lawofJante)带来的社会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在很多时候与实际的监管差别不大,它像一双无形的眼睛,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让人们不敢轻易突破常规。

虽然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收入与美国人差不多,但由于受到法律和社会压力的双重限制,他们在花钱方面的自由裁量权却比美国人少得多,无法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财富。

当然,不同的人对这种生活模式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会乐意用个人自由换取更强大的社会保障,在他们看来,稳定的生活保障比个人自由更重要。

如果你本来就不想做任何不合常规的事情,不想突破既定的生活轨迹,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接受这样的交换,或许对你而言是一笔无成本的交易,你能在稳定的环境中安心生活。

在一个自由主义的世界里,许多人可能会选择加入这种模式的社会,毕竟它能提供坚实的生活保障。

虽然斯堪的纳维亚的社会契约并非完全自愿,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接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人如果选择离开这里,去其他地方生活,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麻烦,而且目前也没有出现大量民众强烈反对这种社会模式的声音,这说明这种模式在当地还是得到了较多人的认可。

斯堪的纳维亚的经济成功其实并不神秘,其背后是文化、机构、社会资本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毕竟每个人对自由和保障的权衡不同,对理想生活的定义也存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历史   斯堪的纳维亚   美国   犀利   反问   贫困   社会   经济   自由   模式   民众   代价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